文轩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复山河 > 第三百零六章、人事调整

第三百零六章、人事调整

推荐阅读: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混沌天印一人一驴一狗去修仙至强圣体武道第一神女总裁的王牌高手我能看见气运!闪婚植物人赚疯了花都大仙医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傅总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封侯仪式开启,李牧只感觉成了木偶。一板一眼的按照流程走,唯恐出现失误,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虽然大虞朝没有哪个军功侯爵,因为册封仪式上的失误被朝廷问罪,可这种重大活动,史官是要记录的。
    如果不出问题,那么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军功封侯。”
    影响力大的,后面才会备注功绩,但内容也不会多,一页纸足够用了。
    倘若闹出了笑话,那就要大篇幅的介绍,用以警示后人。
    理论上来说,史书是可以修改的。不过想要修改,要么是皇帝亲自介入,要么是把控话语权的世家大族需要隐藏历史真相。
    一般来说,在史书遭到篡改的同时,就会冒出一堆野史来。
    真假难以分辨,反正内容肯定够炸裂。只有想不到,就没有他们不敢写的。
    主要都是闲的,大虞朝的官员除了少数忙碌外,大部分人的工作量普遍偏低,又没有娱乐活动。
    记录日常见闻,就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通常这种时候,都会带入自己的立场,夹带大量的私料。
    册封完成之后,就是各种祭拜活动。先是皇帝带领群臣祭祀太庙,奉上祭文诉说功绩告慰祖宗,以期列祖列宗保佑。
    接着就是各自回去祭祖,非重大节日不开的宗族祠堂,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能够赶过来的族人,全部都聚集到了宗祠内。
    先是把李牧这一脉的先祖牌位,被族老们请了进去,接着又是各种祭文奉上。
    内容都差不多,都是诉说功绩,祈求祖宗们保佑。
    全部流程折腾完之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赶赴皇宫中参加封侯宴。
    毫无疑问,这么多繁琐的礼仪,都是朝廷刻意做给天下人看的。
    最近几年大虞流年不利,战场上败多胜少。北虏围困京师、南京沦陷,更是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灾难。
    为了稳定人心,无论是永宁帝,还是朝中百官,都非常重视这次封侯仪式。
    意在通过这次仪式,告诉天下人:大虞朝还没有到倒下的时候,依旧有能打的精兵强将。
    皇宫中。
    再一次近距离和永宁帝接触,李牧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早已经不复存在。
    单纯从面容上判断,永宁帝比自己的真实年龄,苍老了最少十几岁。
    哪怕脸上带着笑容,眉宇间那一抹隐藏的愁容,还是凭添了几分暮气。
    看得出来,皇帝的日子不好过。
    作为主人公,李牧这次的位置非常靠前,同舞阳侯一起分列皇帝左右两侧。
    菜肴没什么新意,全部都是一些时蔬和肉类。皇帝崇尚节俭,宴会自然不会奢靡。
    能够过来参加宴会,本身就是荣耀的象征。至于吃什么,大家并不在意。
    短暂的勉励了几句,话题不可避免的扯到了朝政上。
    不过大多数时间,李牧都只是听众。
    虽然对朝政有了发言权,但作为后起之秀,在这种特殊场合,不适合他大放厥词。
    除非皇帝点名询问,不然回答问题的,基本上都是舞阳侯。
    一众内阁大臣和勋贵大佬,也参与了讨论。不过大家都很收敛,默契的把主场,让给了两个主人公。
    封侯宴会结束后,包括李牧在内的一帮重臣,一并被永宁帝给留了下来。
    ……
    “诸位爱卿,刚才的场合很多话,你们不方便说。
    现在没有了外人,有什么想法,大家尽管畅所欲言。
    朕欲在年内收复南京,光复湖广和江南地区,还望诸位爱卿鼎力相助!”
    永宁帝的话,看似是说给群臣听的,实际上却是想要一众封疆大吏,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就在封侯大典的前一天,朝廷进行了一次重大人事调整。
    原湖广总督徐文岳,改任四川总督。
    撤销舞阳侯闽浙总督的职位,改任江南总督,同时兼任两广总督。
    原江南总督裴云轩就地免职,锦衣卫押解回京,等待朝廷进一步发落。
    任命左军都督景国良担任闽浙总督。
    任命右军都督李原担任湖广总督。
    整个南方战场,全面进入勋贵时代。
    除了派出宦官监军外,一众总督手中的权力,都得到了大幅度增强。
    包括:自由征兵的权,辖区内税收调整权,人事权也进一步扩大,对三品以下武将,五品以下文官拥有了处置权和任命权。
    看得出来,永宁帝对几人寄予厚望,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放权。
    地方总督的权力大幅度增加,如果有异心的话,很容易成为新的藩镇。
    对这样的举动,朝中反对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断过。
    不过朝中主要大员,多是持支持态度。
    没有办法,朝廷财政亏空的厉害,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军费。
    朝廷拿不出钱粮来,想要把叛军镇压下去,那就只能放权给前线一众总督。
    “陛下,年内收复江南和湖广等地,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叛军已经做大,早就不是当年的草台班子。
    官军的情况相反,战斗力最强的两广官军,在勤王之战中损失惨重。
    急需进行补充,才能投入到了新的大战中,短时间内难以发挥作用。
    其他地区的官军,情况更加糟糕。
    江南地区现在几乎全部沦陷,残余下来的官军,军心士气全无。
    湖广也就剩下最后三府之地,还在苦苦坚持。
    短时间内,我们不光手中无可用之兵,还缺乏钱粮。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先要解决的是钱粮问题,其次才是练兵平叛。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当优先收复南京,稳定天下人心。
    一切顺利的话,朝廷将在未来两年内,剿灭白莲教叛军。”
    景国良率先开口说道。
    作为左军都督兼闽浙总督,实质上的武将之首,他不得不出来给永宁帝泼冷水。
    没有办法,皇帝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完全脱离实际。
    就算勤王大军没有受损,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收复四省之地。
    考虑到现实问题,他们赶去赴任还需要时间,梳理官僚体系也要花费时间。
    真正能够用以平叛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
    年内能够收复南京,那就要各方倾力合作。
    想要一下子解决所有叛军,那是会被噎死。
    仓促出兵,只会损兵折将,让局势更加恶化。
    “两年时间,实在是太过漫长,朝廷拖不起啊!
    景爱卿,就不能快点儿么?”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0/387/1400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