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216章 岳小哥着实了得

第216章 岳小哥着实了得

推荐阅读:太古葬天决吞噬古帝截运道师无敌九皇子暴戾太子今天砍人了吗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寻宝全世界我,丧尸母体,开局先同化一个亿都市极品双修废我皇位,我不要了怎的还急眼了

    百十骑,不穿官衣,不穿甲胄,一应的黑衣短打劲装,苏武也是一身锦绣长袍,还是昔日孟玉楼置办的。
    其中,也就武松随在身边,范云领着亲卫,其他人早已与大军先回。
    众人便在官道上狂奔而去,出发的时候,也不曾让枢密院里下公文去,如此,便也省去了各地衙门来去的麻烦,也便于苏武访人。
    出汴京,过黄河,一过黄河,就是陈桥驿,本也是个小镇子,由驿站发展而成的镇子,自古开封与河北的交通要道。
    苏武也有意在镇子里走了走,也就是百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大军在此云集,许多军将非要害赵匡胤。
    都是拜把子的兄弟,都是战阵上过命的兄弟,便把赵匡胤害个不浅……
    想着想着,苏武脸上微微起了笑容,那一幕,应该是挺搞笑的……
    其实苏武也在分析,为何非要在陈桥驿弄这一出?而不是在汴京城里弄这一出呢?
    这里面必然有深意,是赵匡胤等人聪明所在……
    集结大军出征,便是把精锐主力大军全部聚在一起,这是为了控制,也是为了裹挟,控制住所有精锐力量,裹挟那些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的人。
    如此,刚出汴京,军令一下,转头就回了汴京,孤儿寡母与满朝文武,连反应都来不及,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凑不到……
    想来那时,很大一部分军中将士,人都是懵的,只是两腿跟着倒腾,跟着出京,跟着入京,嘿,改朝换代了!
    以往不曾细思其中,只当个故事听,而今真分析起来,那自是神仙一般的操作,古人之智,无穷也。
    想着想着,苏武不免也还有笑容……
    范云见自家相公在这镇子里一边打马慢走一边脸上起笑容,以为有什么事,便问:“相公,要不要在此留宿一二?”
    苏武闻言摆摆手:“不必,出镇快走,这一路,不宿驿站,皆宿野外,过得封丘,过得韦城,进河北安利军州,入相州可以拖沓一二……”
    “得令!”范云点头,就看自家相公收了笑容,马腹一夹,便是快走。
    出了镇子,百十骑走在官道之上,只管放眼望去,中原大地,当真是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边的,都是田亩,一拢接着一拢,绵延到视野之尽头。
    如此平原,平得可怕。
    也听过一个事来,说中原之平,地势上本是平的,但平整不到这个地步,也有高低起伏,但为何而今如此平整呢?
    只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先民,一锄头一锄头在挖,挖出个一眼望不到凸起的平整,是华夏祖先慢慢用手整理出来的……
    这个事,乍一听,便好生骇人,认真一想,什么是农耕文明的写照,中原大地就是。
    这般之事,后来也一次一次在发生,在广袤的东北平原,在甘肃的戈壁滩中,在新疆的石子地里,乃至一筛一筛去把地里的石子选出来,留下细沙细土,如此一亩两亩千亩万顷……再来农耕。
    这片土地的人,过于勤劳,过于可爱,值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如此平整之地打马,那风呼啸在脸,吹得很舒服,官道两边,田地里都是躬身劳作的百姓,也还有成群结队玩闹的孩童。
    这是什么?
    这岂不就是江山社稷?
    那女真之马蹄来的时候,从这里踩过去,也就把江山社稷给碾过去了。
    百十骑,一路打马在走,犹如行军一般,风土人情在看,江山社稷就在眼前,苏武想得很多很多,这捷径有捷径的好……
    只说天下,更多是何人?就是这些田间地头里的人,而不是城池里的那些士大夫,走捷径,护住的是田间地头里的这些人,是大宋过亿的人口,人口代表了一切。
    发展生产力也好,出海也好,移民占地也罢,人口多,就代表了一切。
    但也会留下那些士大夫,没有彻底翻了士大夫的天,就还需要后面更多的整治。
    怎么整治?
    苏武也有所想……有那伟人做过这件事,一面,是扩大教育,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
    另外一面,不免也有一个词,贫下中农再教育。
    其实,那位伟人解决的问题,就是苏武这个捷径也要解决的问题……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再也没有了大规模的所谓士族阶级,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中诸般人格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若是不走捷径,大破大立,也不是不可,自是更好的掀翻了整个士族阶级,却是几千万的百姓更也先遭一波巨大的打击。
    这就是其中真正的取舍,是苏武真正在想的问题。
    改朝换代,那又算得什么事呢?
    如果仅仅的改朝换代?那又算得什么事呢?改朝换代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是一连串的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乃至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更多的贸易盈余,更大地丰富百姓的物质生活,更好地推进教育的普及化,人的平等,其实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的普及与平等。
    有了这些,一切才有意义。
    一时间,苏武想得太多太多,也转头看向身后那百十健硕的骑士,也想问一语,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显然,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往后,得苏武教他们,这就是整治思想工作。
    也还很麻烦,也还很复杂,一切还要慢慢来……
    好在,苏武还年轻!很年轻!
    又一天的夜晚篝火旁,苏武想得很多,反而越发睡得安心,一觉睡到大天亮,诸多骑士早早都把马鞍都系好了,苏武才醒来。
    苏武也问:“怎的不喊我一声?”
    武松在笑:“只当是哥哥累了,我等起来,便是一点声响都不曾发出,只管让哥哥多睡睡……”
    苏武点头,却说:“来日再有此般,一定把我叫起来。”
    “嗯,知晓,哥哥,你的马鞍,我给你系好了……”武松一旁点头答着。
    苏武,自从随着武松开始练了武艺,从未有过晚起,日日不辍,生物钟早已定型,今日,却是晚起了,唯一一次,还是睡在野外……
    不想那么多,洗漱一番,吃了一些面饼之物,上马再走。
    前面就入相州境内,相州的治所在安阳,而一入相州,就是汤阴。
    说相州,不免也要说相州昼锦堂,何也?昔日宋仁宗之宰相韩琦,那个与狄青一个时代的人,也是他在杀狄青麾下一个爱将的时候,说出了那句“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其中之意,就是说军汉不论如何骁勇,也称不上好男儿。
    那时,韩琦之圣宠,无以复加,他也有起落,起的时候,只管是朝堂里去当宰相,落的时候,才是真正显示圣宠的时候。
    不知多少个朝代,都有惯例,州县之长官,是不能由本地人担任的,这个惯例哪怕千年之后,依旧如此。
    但韩琦不然,他能几番回到自己家乡相州来任职知州。
    归乡任职主官,韩琦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昼锦堂,什么意思呢?就是那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就建了一个昼锦堂,就是富贵还乡了,他韩琦就是“锦衣昼行”了。
    这事,还有一个更大的影响,相州韩氏,昼锦堂这一支,如今已然成了相州最大的地主。
    如今,几十年后,就苏武走的这官道之边,一眼望不到边的田亩,都是这支韩家的产业,安阳也好,汤阴也罢,但凡好田好地,十之七八,皆是韩家之产。
    可见,土地兼并之事,此时已然到了何种地步。
    苏武要来访一个人,名叫岳飞,其实好问。
    只管看路边汤阴的少年人,开口去问,问知不知道有一个叫做岳飞的人?
    沿路问得几番,自有人答:“知晓,官人往那边去,汤阴南城外有一个大村,你往村里去寻,他定就在!”
    苏武点着头,他也知道,如今十八岁的岳飞,已然在乡间声名鹊起,不为其他,勇力出众,什么拳脚刀枪技击之术,乃至二石的强弓,他都不在话下。
    这般少年人,正是狂放外放的时候,怎么可能在乡间没有名声?
    岳飞,本是良家子,也就是说家中的生活其实还不错,有那么一点点小产业能温饱,且他自己,好似也正在相州韩家下面谋了个跑腿的小差事,收入应该也还不错。
    若是没那什么国破家亡之事,他许就这么过一辈子了,上面给韩家老爷们跑腿,下面自己家里还有一些田亩,娶个妻子,再生几个良家子。
    苏武问着路,入了村,只在村中来去打马,倒也吸引来许多目光,百十骑的队伍,定就是贵人。
    到得村中心的晒麦场,也有一彪少年人聚在那里,也都在看这百十骑,看得目光里都是羡慕。
    苏武故意打马近前去,就问:“听说这村里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少年,武艺极其了得,是也不是?”
    只管苏武一语去,众多少年的目光,自动就聚焦在一人身上。
    苏武便去看那人,那少年方脸阔额、眉目疏朗、蓄短须,身形魁梧,真说起来,就是端端正正的模样,很是有一股子气势在身,不是那种什么王霸之气,就是少年人那种桀骜与疏狂……
    少年人拱手一礼,也答话:“在下岳飞,不知贵人寻在下何事?”
    话语之音,倒也朗朗,不是那尖声细语,还真有几分江湖好汉的做派。
    苏武先不答话,翻身下马,上下再一打量,岳飞身高,也是鹤立鸡群,左右两臂,更是能感受到肌肉从衣服里好似鼓胀要出,好生一条大汉,还年不过十八。
    苏武再开口:“一路来,听得此处有好汉,名叫岳飞,岂能不来会一会?我这里也都是响当当的好汉,不免技痒难耐,要看看河北之好汉,到底如何……”
    岳飞闻言,环视一圈,只见当面贵人身后,百十骑,那是一个个翻身下马来,皆是膀大腰圆的汉子,且一个个目光里如狼似虎,其实,有几分骇人。
    却听苏武又说:“既是岳飞小哥当面,怎的?比试一下武艺,莫不也怕?河北好汉,是谣传虚名?”
    这话说得……
    那岳飞小哥,是两袖一撸,往前几步:“谁来?是相扑是拳脚?还是枪棒?比硬弓,更也不在话下!”
    苏武嘿嘿就笑,是这小哥了,这小哥,真也不是一般人,有那么一点倔头倔脑的感觉,不是这般倔头倔脑的人,战阵上又如何脱颖而出?朝堂上又如何被人玩弄来去?
    苏武回头左右一看,武松是动也不动,如今武松不同了,心态上大不同,不是昔日那个浪荡少年人,当真稳重不少。
    第一个跳出来的,那是范云,哈哈在笑:“我来我来,我来与这小哥试试手脚。”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0/649/2977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