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夫妻齐穿书!老公科举我躺赢! > 第193章 反正画饼,又不要钱

第193章 反正画饼,又不要钱

推荐阅读: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混沌天印一人一驴一狗去修仙至强圣体武道第一神女总裁的王牌高手我能看见气运!闪婚植物人赚疯了花都大仙医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傅总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乡下淳朴,之前都是互相帮忙的,不兴收钱的。
    但是老周家的田地多,都快赶上地主了,性质不一样了,不收的人工,他们还不要,宁愿请外村的人过来帮忙。
    这下,村里人才收下了工钱。
    老周家还舍得供饭菜,每顿大鱼大肉的好招待,好多人排队过来帮忙干活,说不要工钱,就冲这三顿饱饭就可以了。
    平时一天只吃两顿,农忙季节是力气活,都改吃三顿。
    还是顿顿有肉。
    主要力气活都是周琅他们男人干的,女人家就是做饭送水的。
    林十七拍了不少的古老农村的秋收小视频,都是古老的农具,在山野乡村里劳作。
    非常有意境。
    秋收完了之后,周老二带着能下地走路的阮氏,又到周婆子面前,痛哭流涕说认错了,希望能留下来。
    从今以后,好好地抚养两个女儿,再也不会想生儿子的事情了。
    阮氏吃过了大亏,身体算是败坏透了,以后想生育是不可能的了。
    再落得一身病。
    周婆子与周老汉商量了一下,又把林十七找去,问了她们俩的意见。
    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给他们一个最后表现的机会。
    周老二夫妻感恩不已。
    秋收完一天,周老二夜半拿着刀,出门去了趟老王家,把王家的王老三砍了好几刀。
    王家人屁都没有敢放一个的。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算是放下了。
    阮氏的名声反正臭了,她整天连门都不敢出了,以前,还去豆腐坊里上工,现在身子骨坏了,上不了工,每天躲在旧宅那边,默默洗衣做饭,也不敢再问周婆子要半个子了。
    农忙的那几天,老周家的豆腐坊停工歇业。
    农忙后,继续开工。
    这天,周琅收到了一封邀请信。
    是大原书院里发来的。
    大原学院是整个湖西郡都比较有名气的书院了,又称才子书院。
    里面曾经出过状元郎。
    好多人想上大原书院,都不收。
    竟然给周琅发了邀请函。
    邀请周琅去大原书院里读书,免收一切学费杂费,还包伙食吃住。
    两小夫妻一合计。
    这大原学院得去,后面科举考试越来越难,过关斩将,不可能像秀才这么容易了,还是得去再进修学习一下。
    多认识一些,多见识一些也总比呆在小山村里强。
    总是要走出去的。
    第一步先进城。
    然后,把豆腐坊也带去,天天在乡下做豆腐坊,每天要送,十分麻烦。
    不如,搬去了县城,大原也有徐氏商行的分铺子,让他们自己去取。
    于是,他们俩人去找周婆子商量。
    刚好周老汉也在。
    周琅就把大原书院的邀请信拿了出来。
    周婆子高兴坏了,“我们四儿真是厉害啊!竟然收到了大原书院的邀请,还不用花银子,就让咱四儿去读书,太好了,这说出去,多有牌面啊!老头子,你也听说过大原书院吧,那可是出过状元的地方呢。”
    周老汉在抽旱烟,连连点头。
    “那可是百年老书院了,出过前朝状元,据说大原书院里有一口灵泉,叫大原泉,就是因为这口泉,所以,风水好,出人才,只是这些年有些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仍是我们湖西郡最好的书院之一了。”
    “大原县本来比我们吉祥县大多了,人家县城有我们吉祥城几个大,地界也很大,下面镇子都有几十个呢,人口也是我们吉祥县的数倍不止。”
    “四儿有出息……”
    ……
    老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的,很是高兴。
    本来在算账的,今年秋收也丰收了。
    正感慨山神娘娘赐水之恩。
    周琅两口子又带来了这么好的喜讯。
    心情格外爽快。
    接下来,就是林十七把去县城的想法也说了出来。
    “……相公去大原书院里读书,我们就在大原书院附近租套大点的屋子,我们过去开豆腐坊,屋子租大一些,咱们全家人都搬过去住,娘,三嫂,大丫,二丫,三丫,四郎……都去。”
    “到时候,就不用人送豆腐了,每天来回跑那么远,大原县里也有徐氏商行的分铺子,让他们自己去上门取。”
    ……
    周婆子听得喜笑颜开,“你们小两口去就成了,我们老都老了,跟去干嘛。”
    林十七嘴甜道,“娘不去,咱县城里的豆腐坊可是开不起来的,娘,您可是顶梁柱呢,还有三嫂也一定要去,您与她都缺一不可。以后我相公要是真有出息,万一考上了举人,出去做大官了呢,将来爹娘还要跟他出去享福的,您说是不?”
    反正画饼,又不要钱。
    大胆地把饼先画了再说。
    更何况周婆子她们就爱听这种话。
    听了让她们身心愉快,身心一愉快,疾病都少一半。
    周婆子果然甜滋滋的,“瞧你说的,那中,让你爹在家里看家宅守田地,我们去县城里开豆腐坊,省得天天送,来去路远坏掉了,顺便监督四儿读书,上了大书院,可不能像以前那样三打鱼两天晒网了,等到了农忙季节,我再回来给你爹帮忙,两头顾着……”
    只要林十七夫妻开了头提议,周婆子都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
    这个家现在的主心骨,就是老四夫妻了。
    大房没了,二房没了,三房不顶事,整个老周家只有四房靠得住。
    周老汉思忖一二,也点头道,“行,我与老二两口子就留在家里,看田地。你带三房一家,跟去做豆腐生意,人手不够,大丫二丫也带去……”
    以前,还有大房的几个男孙子帮忙跑跑腿,结果都跟王氏走了。
    他们老周家还是太仁慈,按理来说,他们一个不该允许,跟王氏走的。
    谁走就打断谁的腿。
    可是,强扭的瓜也不甜。
    留来留去,最后留成仇。
    只是,到底是他们老周家的血脉,又有些放心不下。
    想到这里,周老汉猛抽了两口忧愁的烟。
    这时候,周婆子又道,“刚好老五也在大原县里做工,他过年都没有回来,今年也没有啥消息传回来,我们去了,我亲自去问问什么情况。”
    “嗯,也该去问问。”
    ……
    事情说好了。
    周琅与林十七就先去了大原县一趟。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154/5560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