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91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第91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推荐阅读: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阴脉先生摄政王一身反骨,求娶侯门主母天下长宁葬天神帝被王爷赐死,医妃潇洒转身嫁皇叔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试婚丫鬟我团宠小师妹,嚣张点怎么了

    第91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唐初亲王的权力还是很大的,比如开府权。
    可以独自领兵,参与军事行动,甚至是节制地方军队。
    还可以担任官职,直接参与到地方管理上。
    在自己的封地内,还享有一定的司法权。
    但这并不包括他们能直接参与朝堂政务,这是被严禁的。
    这是为了防止亲王的权力影响过大。
    今日早朝。
    原本是魏征,褚遂良准备对太子发起声讨,却因为竹纸的关系,从而变成了太子的个人嘉奖议事。
    然而当李承乾坐着四轮车到太极殿时,他看到了一个肥胖的身影。
    魏王李泰正得意洋洋的看着他。
    李承乾顿时感觉到自己的好心情被破坏了。
    朝堂之上,众臣交头接耳,目光在太子与魏王之间来回游移。
    他们也意识到魏王到了朝堂上,是预示着什么情况,难道陛下是要让魏王参与朝政了吗。
    这恐怕比魏王住进武德殿还要离谱。
    “拜见大兄。”李泰笑嘻嘻的拱手作揖。
    “呵。”
    李承乾冷笑一声,就算是答复了。
    对此魏王李泰并未过于在意,倒是有些文官暗暗皱眉,感觉太子实在是太不懂礼数了。
    长孙无忌向太子使了个眼色,表示自己会坚定的站在太子这边。
    冰肆铺的生意,让长孙无忌赚得盆满钵满,虽说入了冬,天气变得严寒,冰肆铺的生意已经不怎么景气,但来年春夏,必然又要火热。
    此时,李世民尚未到来,朝堂上的气氛却愈发紧张起来。
    众臣们看着太子与魏王之间的暗流涌动,心中各自揣测着皇帝的意图。
    一些支持太子的大臣们面露担忧之色,而那些立场尚不明确的官员则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局势,不敢轻易表态。
    李泰见李承乾对自己如此冷淡,心中也有几分恼怒,但他很快便压下情绪,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得意洋洋的笑容。
    你再厉害又能如何,我有父皇撑腰。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之际,皇帝的仪仗缓缓出现,众臣纷纷跪地行礼。
    早朝开始,众臣先是就竹纸之事对太子李承乾一番赞扬。
    然而,李泰却突然站出来,拱手说道:“父皇,太子造出竹纸,虽有功绩,但臣以为,此事不可过分夸赞。”
    “太子乃国之储君,当以德行和治国之能为重,此等小功,不应过于宣扬。”
    李世民默不作声,这次让魏王上朝,便就是为了打击太子一番,也好稍微消减些如日中天的气势。
    李承乾面带冷笑,这等事情,让魏王出来当炮灰,二凤也是昏了头。
    果然,就在魏王话音落下后,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谷那律,站出来,面带温怒驳斥道:“魏王此言差矣。”
    “竹纸之出,绝非小功。”
    “今大唐学子甚众,书籍之需巨焉。竹纸既出,降书籍之制本,且使寒门之士多有书可读,此功在千秋者也。”
    “太子造竹纸,实乃为大唐社稷、为天下万民谋福祉,宜得赞誉。”
    李泰眉头一皱,反驳道:“哼,即便如此,太子身为国之储君,当着眼于治国大政,岂能因这等小事而沾沾自喜?”
    “本王也是为了太子着想,莫要让这小功蒙蔽了双眼,而忘却了更重要的职责。”
    立即就有其他文官站出来反驳道:“魏王,此言非也。”
    “太子此举,正显其心系天下、勇于创新之德。”
    “治国大政固重,然此看似微而影响深远之事,亦不可忽。”
    “且太子未因造竹纸而骄,魏王如此评判,恐有失偏颇。”
    李泰面色微沉,正欲再言,又一位文官也站了出来。
    “魏王,汝但见此事之小,而未察其背后之深远义也。”
    “竹纸之出,非独利于学子,亦可推大唐文化之昌盛。”
    “文化盛则国家兴。太子以躬行推此事,正彰其担当与责任感,此乃国之储君应有之品也。”
    一时间,魏王的话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大量原本中立的文官,纷纷站出来驳斥魏王。
    而他魏王党的成员,却低着头,不敢言说。
    李承乾笑而不语,当声势达到一定程度时,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李泰看到太子神情,顿时恼羞成怒,对着一众文官呵斥道:“你们如此偏袒太子,莫不是忘了朝廷的规矩?”
    “本王所言皆是为了大唐的稳定和未来着想。太子虽有此功,但也不可过度夸赞,以免他骄傲自满,误了国家大事。”
    谷那律沉声道:“魏王,吾等非偏袒太子,乃就事论事尔。”
    “竹纸之事实值赞扬,此于大唐之发展有重大义焉。”
    “且太子素勤勉努力,为大唐社稷殚精竭虑,吾等观之在目,记之于心。魏王不应无端指责太子殿下。”
    就这第一轮的交锋,太子都还没开口呢,就已经完败魏王了。
    魏征,褚遂良等最喜欢发言的文臣缄默不语。
    在大义上,他们是要站在太子这边的,可前几日的事情,让他们心中憋屈。
    此刻再为太子说话,跟把吐出去的金汁又吞回来有什么区别。
    再者魏王含沙射影,也是在为他们说话。
    房玄龄暗暗摇头,魏王不智,在这件事上去抨击太子,完全就是自取其辱。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众臣都在关注着李世民的反应,等待皇帝做出决断。
    李世民微微皱眉,扫视群臣,沉声道:“太子造出竹纸,功劳不可磨灭。”
    “然也要多多注意自身品行,不得持功而骄,目空一切。”
    轻飘飘的一句话,就相当于给魏征,褚遂良等人一个交代了。
    也是暗中告诫,朕已经训斥过太子了,你们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群臣作揖:“陛下圣明。”
    李世民看向魏王道:“魏王,你应当知道分寸,往后不能无端地指责兄长。”
    李泰心中憋屈,也只能拱手作揖:“是,父皇。”
    李世民轻轻点头,而后对韦挺吩咐道:“韦寺卿,宣倭国使臣觐见。”
    韦挺躬身作揖后朗声道:“陛下诏敕,宣倭国使臣觐见。”
    “宣,倭国使臣觐见。”
    这才是李世民的安排。
    就像是李承乾知道,用更大的热点去掩盖小的热点,李世民对这套方法也是熟悉得很。
    韦挺早些年,受太子李建成的看重。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1/1431/2896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