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八百里加急

推荐阅读:末日青芒混元道君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阴脉先生摄政王一身反骨,求娶侯门主母天下长宁葬天神帝被王爷赐死,医妃潇洒转身嫁皇叔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两人来到外院书房。
    “父王,去密室。”上官子棋悄声提议。
    王爷一挑眉。
    密室一般很少去,里面放的都是王府最重要的东西。
    而且密室的门只有每代王爷知道怎么打开。
    上官子棋都不知道。
    但他知道王府有密室,以前祖父带他进去过一次。
    铁箱子虽也是王府最重要的东西,但因为要经常拨弄密码,所以才一直放在外面。
    铁箱子所在的地方,暗卫也最多。
    他见父王没动,用口型说了三个字:打开了。
    王爷眼睛一亮,压下激动。
    走到书房正北面墙下,这面墙是石墙,一幅先祖的画像就挂在此面墙上。
    王爷揭开画像,有几个轻微突起的点,他按一定规律按下。
    然后这面墙从中间向右边慢慢移动。
    停下时,能容两个人并排走进去。
    父子俩端了一个烛台,走进这道门,然后门又自动合上。
    一个小小的石梯向下。
    是个地下室,就挖在书房下面。
    这要不是王府当家人,外人真的很难发现。
    地下室的四面墙都是石板砌成。
    墙上有很多宝格,放着各种箱子。一面墙上还有几把宝剑。
    墙下几个大箱子。
    中间一张小桌,四个凳子。
    上官子棋只是随便扫了一眼整个密室,就坐到凳子上,从怀里拿出那十片金叶子。
    “父王,您看。”上官子棋笑得神秘。
    王爷接过,就着烛火把每片都看了一遍。
    “这就是从铁箱子里拿出来的?”王爷有看没懂。
    “是。”上官子棋微笑着看老爹有点失望的表情。
    然后又拿出几张纸推到王爷面前。
    王爷拿起一看,越看,眼睛越亮。
    最后,哈哈大笑出声。
    “好好好,有了这个,我大魏非把沧澜炸穿不可。你认识这上面的字?”王爷高兴过后才问起这事。
    “儿子不认识,夫人认识,她才是我们上官家最宝贝的宝。”
    上官子棋趁机在父王面前替妻子间接要好处。
    “嗯,你这媳妇娶得不错。等把沧澜打退了,本王重重要赏,估计皇上也会赏,你放心,此事父王记下了。“
    “父王,接下来怎么安排?”
    “你有什么打算?”王爷想听听他的意见。
    “父王,现在沧澜已对我大魏又一轮开战,儿子想先领出征,我怕陈将军顶不住。这做炸弹的事就由父王来做,你看可行?”
    上官子棋早就想去战场。
    现在铁箱子已经打开,他更没有顾虑,可以放开了反攻。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父王,铁箱子要不要收起来放到密室里?”
    上官子棋怕他走后,铁箱子在夫人手里会引来祸事,担心沧澜国奸细再来偷,偷不成就硬抢。
    “不用,就放在你房里,麻痹敌人。
    哎,我们在明,敌人在暗,真是防不胜防。
    既然已经打开,守卫可以适当放松一些,给敌人机会,让他们再来偷。
    这次本王定非把京城的奸细窝点清干净不可。”
    王爷想用铁箱子做引,把敌人一次性铲除。
    “可是夫人和孩子们......”上官子棋担心他们的安全。
    “放心,暗卫以保护你媳妇和孩子为主。如果奸细是硬抢,他们自会被首先保护起来。如果是偷,那更不会伤人。”王爷分析道。
    “行。”
    上官子棋回头得好好交代暗卫们,也给夫人讲清楚,让她提高些警惕。
    同时铁箱子也不要放在外间,就放在正厅,敌人要偷也方便。
    父子俩又商量了一会儿,包括战场上如何应敌,他们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王爷把十片金叶子锁进密室的一个暗格里。
    次日,天刚亮,城门口就有一骑快马飞奔而入。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马上是一名驿站士兵。
    后背插着一面旗帜。
    一边跑一边高喊。
    守城门的士兵一看就知道是前线送战报进京的,快速让开道路,让马一路顺通,直入皇宫。
    此时上朝的大臣们也刚刚进宫。
    他们都看到跑得快累死的马被勒住。
    宫卫们架着那士兵就急急往里跑。
    朝臣们也急急往金銮殿而去。
    皇上知道有八百里加急,也不耽误,快速穿戴好,直接去金銮殿。
    前线在打仗,他每天都高度关注。
    “皇上驾到。”大总管一声高喊。
    众朝臣三拜后起身。
    “快把驿兵带进来。”皇上别的都不谈,先要看战报。
    “参见皇上,前线吃紧,已失一城。”驿兵把战报高高举过头顶。
    他们这些驿兵一接到上一站送来的战报,一息都不会耽误,上了马就跑,直到跑到下一个驿站,又是同样的操作。
    战报从前线到京城,将近两千里路,只用了两天两夜就跑到京城,换了二十个驿站。
    大总管海公公立刻走下台阶接了战报,先拆开,再递给皇上。
    皇上快速看完,然后让海公公念。
    “启禀皇上:
    近日,敌军势如破竹,军至临安城下,于三月十日对我临安城发起强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加之部分城墙年久失修,难以抵御敌方猛烈攻势,临安城不幸于三月二十日失守。此役中,我军虽英勇抵抗,但伤亡惨重,已死将士八千余人,实乃痛心疾首。现已退守络安城。”
    海公公并没有全部念完,只拣了重点念出来。
    现在大魏已失了两城,形势迫人。
    “各位爱卿,可有想法?”皇上扫了众臣一眼,问道。
    结果个个都看着站在最前面的荣王爷。
    这种时候当然是荣王爷最先出头。
    可是荣王爷已经四十多岁。
    以前这个年纪的荣王爷一般不出战,基本都由世子出战。
    荣王爷五十岁就得把王位传下去,由世子继承。
    而上官子棋虽接了世子印,但在有些人的眼里,他才从昏迷中醒来没多久,腿也才刚好没多久,不知道能不能上战场。
    上官子书之前是世子,他已经在前线,但也没挡下敌人的猛攻。
    一个个都愁眉不展。
    “皇上,臣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出发支援。”上官子棋出列,单膝跪地。
    “好。朕命你带兵十万务必把沧澜敌军赶出我大魏,保我大魏百姓安宁。”
    “臣领旨。”
    “户部尚书。”
    “臣在。”户部尚书出列。
    “城池失守,乱民势必会涌向内城,通知各州县,就地安置乱民,户部根据各地情况安排赈济灾民。”
    “臣领旨。”
    “兵部尚书。”
    “臣在。”兵部尚书出列。
    “后备物资可有准备到位?此事朕在去年就已下旨。”
    “回皇上,我大魏铁矿相对较少,在武器上稍有不足,但箭羽准备足够。”兵部尚书如实回答。
    “各处驻军手里的武器可以先送往前线,驻军可先用棍棒替代。以战事为先。”
    “臣遵旨。”
    这时,大皇子自己转着轮椅出列。
    “父皇,儿臣请旨与荣王世子一起出征。”
    大皇子的请求引得朝臣们一片哗然。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162/5592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