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七十五章 我身后站着两条真龙

第七十五章 我身后站着两条真龙

推荐阅读:逆天帝皇武道凌天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玄门医婿战神狂飙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老朱一脚踢过来的俘虏安置问题,让句容县衙的暗斗变得无影无踪。
    至少,表面上如此。
    没办法,俘虏安置不是小事,盯着句容的不止是应天府,还有朝廷户部、中书省,因为这批俘虏目前在军营,又关系到大都督府。
    这么多人看着,句容办不成事,知县要倒霉,其他人也别想好受。何况句容挨着金陵,俘虏安置出了麻烦,闹出事来,想瞒都瞒不住。
    为了共同的利益,顾正臣带头,刘伯钦、赵斗北、陈忠等全力配合,可谓“齐心合力,上下一心”。
    当天下午,工房李鹤等就拿出了征调徭役的方案,报给顾正臣。
    顾正臣翻看着文书,皱眉说:“要征调一千六百人,这么多?”
    李鹤认真地说:“县尊,一千六百人,四百人一个方向,各负责营造房屋一百。二十日完工,这已经算少的了。”
    顾正臣皱眉:“安置房屋不用砖瓦,不用泥墙,无需太大,只要结实牢固,风吹不倒,雨下不漏即可,需要这么多人手?”
    李鹤无奈地点头:“即使是茅草屋,也需要伐木,打基。时间紧迫,只能用人力来凑。”
    顾正臣提起笔,划掉一千六百人的字眼,又添了几笔,将文书交给李鹤:“按此标准来征调徭役。”
    李鹤忐忑不安地接过,看了一眼,目瞪口呆:“八百人?这,县尊使不得啊,八百人如何都完不成。”
    顾正臣摆了摆手:“你负责征调徭役,要青壮。”
    李鹤有些着急,劝说:“县尊,这不可能完成,哪怕是一个月,八百人也完工不了,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
    顾正臣看着李鹤,严肃地说:“着各里甲配合,后日,本官要看到八百人来县衙,你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李鹤不安地看着顾正臣,行礼退出二堂,转身找到县丞刘伯钦。
    刘伯钦听闻之后,错愕不已:“一千六百人,他竟一刀砍去一半,当这是街边买菜,还能讨价还价不成?”www.81zw.??m
    李鹤擦了擦冷汗:“刘县丞,新来知县是个年轻人,做事虽有魄力,雷厉风行,可也缺乏经验,不经世事啊。他不知房屋营造耗时耗力,还有那些徭役来的百姓,谁都不愿意下死力,整日懒散,若不挥一挥鞭子,莫要说二十日,就是半年都做不出!这样下去,定无法妥善安置俘虏。”
    刘伯钦摸了摸脑后勺,摸不清楚顾正臣到底在搞什么鬼。
    历来县衙遇事征调徭役,从来都是宁多勿少,生怕人手不够多,事办不好。比如洪武二年时,句容疏浚河流,修缮水利,县衙一口气征了近五千百姓服徭役。
    征人服徭役是官府的权利,服徭役是百姓的义务,征调徭役越多,事情办得越快越好,政绩越突出,这一点顾正臣不会看不清楚啊。
    哪里还有人嫌弃服徭役人多,故意减少的?
    何况这件事是朝廷摊派下来的俘虏安置问题,光明正大征用民力,时间紧,你这个时候出幺蛾子,不是飞蛾扑火,找死都不会吱一声!
    “若是他办不成这件事,吏部在考评时必会给他记一笔办事不力,到时候……”
    刘伯钦眼眸一寒。
    李鹤有些紧张:“刘县丞,此事牵涉太多,若出了差池,咱们也难自保。”
    刘伯钦踱步沉思,握了握拳,冷厉地说:“他是知县,按他说的办,若出了问题,我们就全推他身上!这样一来,他的官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李鹤深深看了看刘伯钦,没有再说什么。
    这些官老爷就是喜欢明争暗斗,自己一个小小吏员,只能听话办事。
    二堂。
    顾正臣喝着茶,在桌案上铺开一份空白奏章。
    赴任句容之前,朱大郎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给他写文书,奏知句容事。
    总晾着大郎也不是个办法,万一这个家伙经过仰卧起坐,身体素质好了点,没被风寒夺走小命,他可就是未来的大明皇帝,朱老四只能给他当守门人了。
    得搞好关系啊。
    老朱打算在句容安置俘虏,正好,这件事可以找朱大郎帮帮忙,看看老朱能不能答应。
    鞑靼俘虏,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这个数量在顾正臣看来,还是少了点。抛开鞑靼这个标签外,这就是人口红利啊。
    地方治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口!
    人口多,垦荒多,税收多,自然而然,政绩也就好看一些。
    对于句容而言,没有足够的人口,谈什么发展?
    要不,多要点俘虏?
    只是这些俘虏会不会生出是非,出现民族矛盾……
    不过老朱都不怕,身边还任用了不少元廷官员、侍卫,自己一个小小的知县,怕这怕那不太合适。
    再说了,这一批俘虏在金陵军营里可是住了一段时间了吧,有没有被沐英等人拉去开展一场“战俘营运动会”不好说,但肯定是特别关照过的。
    还有徭役问题。
    大明初期的徭役体制,实行“配户当差”制,官府的一切差役,基本靠佥派民户承担。
    此时是洪武六年,徭役主要就两类:
    里甲正役,杂泛差役。
    均徭役是明正统时期的事,此时还没出来。
    里甲,按户数组成。
    一百一十户为一里。
    一里之中,推纳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他百户为十甲,每甲十户,甲设甲首。
    里甲正役,主要承担的任务有三:
    征收税粮:两税里甲负责催收,不够里甲赔纳。
    办理上贡物料:比如需要上贡好茶叶,你这里又没有,没关系,可以出钱,去其他地方买来上贡。
    支应朝廷公用:官员年例礼物,馈送过路的官员,造个贞洁牌坊,这些需要里甲来出钱办……
    杂泛差役这个就有点全能了:
    砍木头捡柴火,
    修河修路修仓库,
    站岗送快递当马夫,
    写字巡逻看门拉绳纤夫……
    顾正臣征调徭役,目的是造建房屋,这属于杂役。
    八百人,二十来天建造茅草屋四百。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顾正臣认为可行,只不过需要运作一番。
    写完给朱大郎的文书之后,顾正臣郁闷地又写第二份文书,这份文书是给户部的,告诉朝廷,俘虏安置的活我接了,保证干好。
    知县有权直接给朝廷写奏折发文书,不需要经过府一级,不存在越级传文。
    顾正臣写好两份文书之后,封好之后,唤来刘伯钦:“送金陵察言司,越快越好。”
    察言司,通政司前身。
    刘伯钦捏了捏,感觉出是两份文书,有些疑惑地看了看顾正臣:“县尊,给朝廷送文书,一事一本。”
    顾正臣微微点头:“这些事本官知道,你只管差人送文书就好。怎么,你想看看内容?”
    刘伯钦脸色微变,连忙说:“下官不敢,这就差人去送。”
    顾正臣没有多说什么,也不担心刘伯钦看公文。
    文书袋上有火漆,火漆之上有印信,打开一次就会留下痕迹。
    偷窥公文,损毁公文,这都是要杀头的,公文一路经谁的手,有严格的程序。一旦发现公文泄密,官府自会追查,查不出来,中间环节的人都得治罪。
    顾正臣继续翻看案件卷宗。
    除了孙娘案之外,其他案从卷宗上来看,并没有多少破绽。
    但将所有卷宗看完之后,顾正臣就有些疑惑了,挑出三份卷宗,放在一侧,这些卷宗都与一个名为郭杰的人有关,而三名犯人抓的原因是斗殴。
    “斗殴,单挑,还专门找一个人?”
    顾正臣有些疑惑,这个叫郭杰的是多欠抽,才会被三个人,在不同时间,找上门打三次?
    更让人意外的是,郭杰每次挨打,都断了两根手指。
    按照律令,断了两根手指,下手之人是重罪,要杖六十,徒一年。
    句容县衙没徒刑的权限,需要报请应天府,应天府迟迟没批,案件就搁置了下来。
    顾正臣仔细翻看卷宗,发现三个犯人都是来自一地,巧合的是,正是移风乡智水人氏。
    更巧合的是,挨打的郭杰是孝义乡贺庄人氏,和郭梁出自一地。
    郭梁与孙娘。
    郭杰与孙才,王大秀、王二牛。
    四起案件,四个时间,两个空间。
    “这事情,还真是有意思啊。”
    顾正臣看着卷宗,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
    如果这背后没什么相似之处,没什么猫腻,顾正臣如何都不会相信。
    尤其是郭杰这个家伙,每次挨打,回回断两个手指,这他娘的就不是挨打,是医学奇迹啊。打架斗殴,有几个人冲着手指头去的,还冲着两根手指头。
    顾正臣喊来孙十八,交代道:“如今朝廷要安置俘虏,短时间内我走不开。你去一趟孝义乡贺庄、移风乡智水,察访下郭梁、郭杰、孙娘这些人的事,尤其调查下郭杰。”
    “是,老爷。”
    孙十八答应道。
    顾正臣看了一眼门外,低声说:“伪装为商贩,莫要让人跟踪了去,这些你应该没问题吧?”
    孙十八肃然保证:“放心,没问题。”
    顾正臣看着离开的孙十八,伸展了下双臂,目光幽幽,喃语道:“地头蛇很强,可我身后站着的是两条真龙啊……”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32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