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百二十章 朱标的功劳

第二百二十章 朱标的功劳

推荐阅读:神医出狱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万古第一至尊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御天武帝综武:老子天下第一试婚丫鬟天剑神帝无限吞噬乡野小村医

    黑板、粉笔是自己的功劳?
    朱标有些错愕,连忙纠正,可在宋濂、李希颜等人眼里,不过是谦虚之词。
    宋濂是个急性子,兴许也是年纪大了,不想浪费时日,催促顾正臣早点拿来黑板与粉笔试用,顾正臣自是答应。
    李希颜感叹不已:“若当真如顾先生所言,那大明文教盛世不远!”
    宋濂看向顾正臣,赞赏其心思奇巧。
    朱标不明白顾正臣为何将黑板、粉笔的功劳归于自己,但也没有在这里追问,而是引导众人继续谈论兴学之道。
    顾正臣听得有些犯困,这些人谈论起事情来,总是搬运典故,没点知识储备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啥,说着说着,竟又说到了朱熹这个老头子身上,崇拜者居多,但顾正臣总感觉有人在咬后槽牙,看了半天也没发现是谁。
    一场论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直至顾正臣冻得抢了朱标的火盆,被宦官哀求了几次也不让之后,朱标才发现天色已晚,安排宦官送众人离去,唯独留下了顾正臣。
    朱标带着顾正臣进入书房,温暖的气息顿时扑了过来。
    显然,这书房里安装了暖炉。
    朱标坐了下来,看向不请自坐、十分随意的顾正臣问出了心中疑惑:“黑板、粉笔是你的功劳,缘何说成是孤的功劳?”
    顾正臣接过宦官送来的暖身茶,双手捧着:“殿下,黑板、粉笔出世之后,定会在短时间内风靡各地,上至国子学,下至民间私塾,都少不了此物。若说是臣的功劳,谁会议论一句两句?可若是说这是太子的功劳,那天下读书种子、士人、潜于乡野的文人,都将敬佩与感念太子为文教兴盛所作贡献……”
    朱标听明白过来,顾正臣是想借文教利器,来帮助大明王朝招揽不愿侍奉新朝、不愿出仕的文人,是想帮助朝廷收揽天下读书人的人心。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黑板与粉笔,其出现对文教的意义,或仅次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
    “可这终究非是孤所为……”
    朱标过意不去。
    顾正臣喝了一口茶,感觉身体暖和了许多:“殿下在书信之中多次告诫,让我莫要忽视了教化之事,这才有了黑板、粉笔。若非殿下,又怎会有这些?说是殿下的功劳,并不为过,何况这事关朝廷文教、人才与国运,也只能由殿下担着了。”
    “为何不是……”
    朱标话说了一半止住了。
    这事还真不适合交给老爹,他的脾气和性情已经定了,文臣对其印象基本上也就那样了,尤其是老爹今年还杀了一些不愿意入仕的读书人,挂他的名,估计还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顾正臣见朱标想明白,也不再多说。
    朱标看向顾正臣,终点了点头,转而道:“你与平凉侯的事孤听沐英说起过,开国勋贵逾越礼制,肆意胡为已非第一次。只是你也知道,他们劳苦功高,父皇也有顾虑……你放心吧,平凉侯不会再找顾家的麻烦,此事,就这样收手吧。”
    门口的宦官王勿听闻之后,心头猛地一惊。
    听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太子为了保护平凉侯,在劝顾正臣收手?
    怎么可能,可顾正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七品知县,虽然与东宫攀上了关系,可身份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费聚这种开国侯爷。
    顾正臣也吃了一惊,将茶碗搁在桌上,连忙起身道:“殿下这是何意,我是受害者啊……”m.81ZW.??m
    朱标深深看着顾正臣,费聚是一个侯爷不假,可顾正臣可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人,他懂得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万一费聚继续是加害顾正臣及其家人,顾正臣绝不会罢手,到时候谁生谁死,朱标并不看好势力强大的费聚。
    “好了,明日随孤见陛下,王勿,代孤送顾先生。”
    朱标有些疲惫。
    顾正臣行礼,离开东宫。
    城内还没到宵禁的时刻,顾正臣上了马车,在姚镇的护卫下回到了沐府别院。
    顾氏还没有休息,见顾正臣回来,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面,顾正臣正有些饿,吃了两口问:“妹妹人呢,已经休息了吗?”
    顾氏叹了一口气:“她今晚去了张府,找她的金兰小姐说话去了。娘想着兴许去府衙她受了惊,便没有阻拦。”
    “金兰小姐,那是谁?”
    顾正臣很奇怪,自己妹妹竟然有了闺蜜,而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顾氏瞪了一眼顾正臣:“张府的小姐,不是名为金兰,是义结金兰。”
    顾正臣吃完面,拍着小腹:“妹妹毕竟是未出阁的丫头,总这样往别人家跑不合适吧。”
    顾氏收起碗筷:“莫要多想,张府里就一个张家小姐,一个丫鬟和两个老仆,可没少爷。听青青说,张家老爷是弘文馆学士,一个月就回府两三次。”
    顾正臣放松下来,既然不会闹出什么丑事来,那就随妹妹吧,反正她身边也有丫鬟跟着,出了不大事。
    顾氏走至门口,想起什么,回头说:“你既然回了金陵,应该抽时间去拜访下梁家俊,毕竟梁家对咱们不薄,莫要失了礼。”
    顾正臣微微点头:“这倒是,也好久没见他了,改日我登门拜访。”
    回到房间,顾正臣提笔继续写教材。
    翌日,天寒地冻。
    沐府别院的后院中,已传出了训练的声音。
    顾正臣练剑,沐春、沐晟也在一旁跟着,只不过沐春更喜长枪,十岁出头的家伙,长枪舞得虎虎生威,透着一丝凌厉。
    沐晟拿着木剑,在那里舞着,也是有模有样,甚至比顾正臣的动作还多,不过是笑话了一番顾正臣,就挨了一顿打,沐晟委屈地想去告状,又被沐春一顿洗脑原谅了顾正臣……
    晨练之后,顾正臣将沐春、沐晟召至书房,开始讲述第一堂课:“善学者明,善思者智,善行者远,善领者众。这第一课,便教导你们善学、善思、善行、善领。这里的善,指的是擅长。为人臣将领,无论是马上征战还是马下治理,皆应善学善思,而后方可善行善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33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