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胡惟庸的陷阱

第二百二十九章 胡惟庸的陷阱

推荐阅读: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斩天刀我用花瓶通古今至尊战王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永恒武神苏阑音陆婉君

    沐英目送朱标离开,转身看向沉默的顾正臣,愤恨不已:“官吏为了一己之私,竟不顾百姓死活,当真该杀!”
    顾正臣打起一碗酒,咕咚咕咚两口,放下酒碗,哈了一口气酒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个问题困扰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几千年了,我们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沐英没有办法。
    这种事,皇帝都没有招。
    粮食产出就那么一点点,拿什么解决果腹问题?
    遇到饥荒,只能看当地官吏是否有作为。
    只是——人心难测。
    地方为了地方利益,官吏为了自身利益,欺上瞒下是常有之事。
    顾正臣想象着北面的饥荒,想象着人在冰天雪地里死去,而在金陵,很多人在享受冬日的清闲与惬意。
    如同割裂的世界,一面饥寒交迫,一面酒肉加身。
    可身在金陵的顾正臣无能为力,只能看朱元璋的手段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君主,当日晚间,顾正臣就从沐英口中得到了消息:
    朱元璋下诏,命兵部尚书刘仁,户部主事尚质前往真定府赈灾。
    这是一个很有玄机的安排。
    按照正常逻辑来思考,赈灾这种活户部是主力,和兵部着实挨不上边,何况真定府那里也没有民变的消息传出。
    可老朱偏偏安排兵部尚书领衔,户部只是派了个主事辅从,这就意味着救灾虽然是个事,但更主要的事是收拾人。
    顾正臣不在意老朱这一次会杀几个官员,死一些贪官污吏不是坏事,朝廷既然介入了,饥荒总是会控制住。
    真定府距离北平很近,北平又是北方军事重镇,囤积着大量粮食,抽出来补充下真定府不是什么难事,大不了开春之后,从南面再运一批粮食至北平。
    蒸馏,这是大事。
    顾正臣闲着没事,就待在家中一边蒸馏一边教导沐春、沐晟,对于沐英偷了一坛烈酒的事也不介意。
    第二天午时,沐英摇晃着头疼不已的脑袋,不断埋怨:“这酒是好酒,只是为何二日会如此头痛?”
    顾正臣也不解释,继续蒸馏,直至三日后,才得到了五坛高浓度酒精。
    因为酒精度数不同,酒精密度也不同,顾正臣记得医用酒精密度,经过反复测算比重值,计算出了酒精含量。
    虽不敢百分百确定是七十五度,但想来差别有限。
    确定下来之后,顾正臣找来酒坛子封了起来,古代的密封技术过关,不需要担心挥发问题。之后的问题就是确定在蒸馏频次,写出来具体的蒸馏办法,给出测算方式,这些东西顾正臣不可能一个人握着,自己是要当官的,不是酿酒的。
    何况酒精事关明军军士生死、战力,自己一个文官拿着这东西干嘛,主动交出去还能换点好处,藏着掖着,很可能换一张西行单程票。
    在完成第二批酒精蒸馏之后,顾正臣便带着东西去了东宫。
    东宫守卫都认识顾正臣,也收到过太子的嘱托,顾正臣求见不得阻拦。只是朱大郎不在东宫,顾正臣直等了一个时辰才等到朱标回来。
    朱标见顾正臣久候,颇有些歉意,解释道:“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完成了《大明律》的初稿,父皇审阅之后很是满意,下旨颁行《大明律》。只是因百姓多不识字,加上一些法条晦涩难懂,便找来大理寺卿周祯等人,对律令法条进行直解,以便广民周知。你是句容知县,这《大明律》不可少,孤已经传了话,待雕版印刷后,先送东宫几套,你拿去好好参看。”
    顾正臣感谢两句之后,转而说:“酒精已完成制备,十坛。”
    朱标眼神一亮,连忙带顾正臣入宫求见。
    华盖殿。
    朱元璋听内侍说朱标、顾正臣求见,便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对丞相胡惟庸、兵部尚书吴琳、乐韶凤说:“贵州谷峡剌向关有土司聚众作乱,你们认为该如何是好?”
    胡惟庸刚想说话,就听到有人山呼万岁,侧身看去,只见太子带来一人,年纪与太子相仿,不由凝眸:
    此人就是顾正臣,人很年轻啊。
    胡惟庸眼珠一转,看向朱元璋:“陛下,此人就是句容的打虎知县吧?”
    朱元璋微微点头:“没错。”
    “是他!”
    吴琳看向顾正臣,嘴角浮出一抹笑意。
    此人年轻有为,虽不是浙东人,也非淮西人,没什么背景,机遇却出奇的好,与东宫太子关系密切。
    吴琳瞥了一眼胡惟庸,又看了看顾正臣,寻思着此人是否能成为胡惟庸的劲敌,可看着顾正臣年轻的面容,吴琳还是无力地叹了一口气。
    难,太难了。
    胡惟庸是只老狐狸,不说其权谋手段已是老道深沉,就说其位高权重,已把控中书,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就不是顾正臣这种小官可以撼动的。
    何况胡惟庸善结党,御史台陈宁可是他的爪牙,整个御史台都以陈宁为尊,一旦御史台当真发狠,弹劾奏章将彻底吞掉顾正臣。
    再说了,这顾正臣太过年轻,官场经验不足,身后又无靠山,只凭着句容一两个案件可无法站稳朝堂。
    朝堂之上,唯一能撼动胡惟庸的,恐怕也就只有垂垂老矣的刘基刘伯温了。只是刘基现在出于自保,待在金陵一句话都不敢说,整日埋头养病做学问。
    他不出山,谁来抗衡胡惟庸?
    无人!
    大明开国才几年,就要进入大权独揽的权臣时期了啊。
    吴琳有些伤感。
    乐韶凤盯着顾正臣,眼神中有些杀气,就是此人惹怒了费聚和陈宁啊,这种小蝼蚁怎么还活着?
    胡惟庸眼珠一转,看向朱元璋:“陛下,臣听闻句容知县素有大才,工部尚书李敏对其夸赞有加。贵州谷峡剌向关土司作乱一事,可借此考校一番。”
    “哦?”
    朱元璋嘴角微动。
    胡惟庸看向顾正臣:“大都督府收到军情,不久之前,谷峡剌向关有土司聚众作乱,你认为该如何应对?”
    顾正臣看了一眼狡黠的胡惟庸,又看向朱元璋,认真地说:“陛下,臣是句容知县,非是大都督府、兵部、中书官员,贵州之事不是臣所能议对。”
    没上当!
    胡惟庸瞳孔一凝,对眼前的年轻人升起了一丝重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33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