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御史韩宜可

第三百二十九章 御史韩宜可

推荐阅读:逆天帝皇武道凌天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玄门医婿战神狂飙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上元县,东村外田地。
    老农黄七三背过手,狠狠捶打了下腰杆,勉强站起身子,喘了两口气,对一旁弯着腰在田地里找老婆子说:“别翻找了,没有稻谷了,今年这收成,就这一点。”
    老婆子摇了摇头,继续找寻:“不会的,总还有粮食,咱们可是用了八十斤粮种,不可能只收出来这么一点。”
    黄七三低下头,看着脚边干瘪的麻袋。
    麻袋的皱纹,比自己脸上的皱纹还深。
    干旱,误了农时。
    再想有好的收成,就不太容易了。
    黄七三忧愁地看着太空,炙热的太阳将大地化作了火炉,周围的空气似乎都被烧化,目光里满是恍惚。
    “老人家,你们这今年收成如何?”
    一个瘦弱高大的儒生摇晃着扇子询问,身旁还站着一位清瘦,小眼睛的儒生。
    黄七三看了看两人,没好气地说:“你们若是眼睛不瞎,就不会问出这样的话来。”
    “你这老头!”
    御史赵诚当即怒了,合拢起折扇便要大骂。
    一旁之人连忙拦住:“赵兄,不可欺民。”
    “伯时,这厮着实不是良民!”
    赵诚气呼呼地喊道。
    韩宜可呵呵地笑了笑,对黄七三拱了拱手:“是我们问错了,眼下地中荒芜,本就没有几多禾苗,更不要说收成。今年这旱情乃是天灾,实在是让你们受累了。”
    黄七三鼻子里哼了声,提起脚下的袋子,喊上老婆子:“天灾,天灾,年年都说是天灾,同样是旱灾,隔壁句容可没遭灾,朝廷怎么就没派一个顾知县一样的好官来上元县!”
    赵诚见老头竟说朝廷不是,当即就喊道:“你这是诽谤朝廷!”
    韩宜可拉住赵诚,看着离去的黄七三与老妪,对赵诚说:“不要动辄给百姓定罪,他们今年遭了灾,心里有怨气是理所当然之事。”
    赵诚甩开韩宜可的手,不满地说:“不过是一群草民!朝廷为了他们好,蠲免了上元县税赋,他们还想怎么?”
    韩宜可看了一眼赵诚,严肃地纠正道:“他们不是草民,是大明的百姓!”
    赵诚打量了下韩宜可,甩了脸色:“草民就是草民,换个说法就不是草民了吗?韩宜可,你要认清楚自己的身份,我可比你早来御史台两年,是陈御史大夫的心腹!你若再忤逆我,小心我上书弹劾你!”
    韩宜可微微眯起双眼,原本就小的眼睛只剩下了一条缝,语气冰冷地说:“我韩宜可作御史,可不会投效任何人,成为谁的心腹。御史当为苍生开口,当为陛下正视听!只要我在,谁敢欺负百姓,我就敢弹劾他!赵兄,你要不要试试,看看你我谁先被赶出御史台?”
    赵诚没想到陈宁的名号对此人也没任何用处,这家伙当真不怕死?
    前段时间,自己巡按外地方,听说韩宜可上书弹劾韩国公李善长在中都凤阳有不法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知道他是真的有胆量,还是为了博得陛下关注,赢得清誉虚名!
    韩宜可转过身,看向近似荒芜的田地:“上元县与句容县挨着,当时旱灾初显时,上元县坚信老天会下雨,毫无动作。可句容县却在积极调水,耗费大力气兴建了调水水车,昼夜不停,从几十里外调水以保证百姓下苗用水!”
    “上元县百姓今夏没了收成,可句容县百姓依旧有收成,这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称量下,清楚谁是好官,谁是有能力的官。这老人没得说错,我若为民,也渴望朝廷派一个如顾正臣一样的干臣!”
    赵诚拿出折扇,挡住阳光:“句容县百姓有收成,但也有税赋,上元县百姓虽然遭了灾,可不用缴纳夏税,他们亏不到哪里去。”
    韩宜可弯腰,将一颗连穗都没抽的稻杆拔了出来,有些痛苦地说:“你只关注了夏税,可你知不知道,朝廷蠲免了他们的夏税,可没有给他们吃的粮食!你让这群百姓,用这点收成,能吃几顿饭,能不能活到秋收?”
    何不食肉糜!
    朝廷之中怎么会有如此蠢货,如此官员!
    韩宜可苦涩不已。
    百姓可以不交税,但必须解决肚子问题。
    今夏日了粮,百姓若是坚持不下去,那这上元县将会多一批佃户出来,他们会贱卖了自家的田,然后去给大户做工,日后田亩再多收成,他们也只能勉强不饿死,更不要说想任何存余。
    赵诚没想到自己竟被韩宜可给斥责了,脸上有些挂不住:“让我说,我们还是分开巡视地方吧。不如你去句容,我在这上元县看看。”
    “句容吗?呵呵,也好。”
    韩宜可没有拒绝。
    赵诚看着直接答应下来的韩宜可,心中暗笑不已。
    这是一步妙棋。
    去句容吧,你韩宜可不是疾恶如仇,不是好挑刺,善于弹劾官员,去句容找顾正臣的毛病,狠狠弹劾他!
    只要你刺激顾正臣,那小子定会反击。
    上次两个御史去了趟句容,牙齿都没了,现在连吃口肉都吃不得,活得那个憋屈。
    不管是你想弄死顾正臣,还是顾正臣拔掉你的牙齿,反正对陈宁来说都是好事。
    韩宜可看了看方向,对隐不住笑意的赵诚说:“上元县知县孙克义救灾不力,需要好好查察县衙的账目,看看是否合得上。”
    赵诚摆了摆手:“这就不劳你费心了。”
    分道扬镳,各自上路。
    金陵,华盖殿。
    朱元璋审视着一张张图纸,目光落在了一张成果图之上,看着庞大的战船,饶是有些准备,也依旧惊讶不已,看向沐英:“这就是永不沉落的海上堡垒?”
    沐英肃然点头:“陛下,泉州县男进言,虽这种战船造价高昂,可其战力非寻常大福船可比,其威慑力更是强大……”
    对于顾正臣的话,沐英复述了一遍,毛骧在一旁纠正了几个词。
    朱元璋盯着大宝船的图纸,沉声道:“传工部尚书李敏。”
    李敏在工部坐堂,听闻传召,很快入宫。
    朱元璋将图纸交给李敏,面色严肃地问:“李爱卿看看,这样的战船,可否打造?”
    李敏还以为什么大事,不料竟是造船,这对于工部不是小儿科嘛,龙江船厂那么多匠人,什么船不能造,直接下个旨意便是了,何必还询问可行性?
    接过图纸,李敏有些麻爪。
    这,这哪里是什么战船,这简直就是一座小岛啊!
    看这工尺,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丫的,就是当年陈友谅的大船也没如此巨大!
    “陛下,这种船只恐怕不容易营造。”
    李敏谨慎地回道。
    朱元璋板着脸:“不容易,还是造不了?”
    李敏再次看了看图纸,沉声道:“造是造得出来,只是这需要大量的财力与人力。而且龙江船厂的船坞根本无法支撑起如此巨大的船只,需要重新开挖新的船坞,这也需要一笔不小的钱粮……”
    “钱粮是户部的事,你就不需要操心了,你确定能打造得出来?”
    朱元璋盯着李敏。
    李敏知道朱元璋的习惯,但凡多问一次的话,只要点头,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了,无论如何工部都需要造出来这样的船才行。
    “臣斗胆问一句,陛下要打造这样的船,所为何用?”
    李敏拱手低头。
    朱元璋看向沐英,沐英对李敏解释道:“不瞒李尚书,这图纸是泉州县男所给,旨在为朝廷打造一支强横的水军战船,以彻底解决海寇问题,还沿海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顾正臣?”
    李敏有些吃惊。
    自己去过句容,知道顾正臣点子多,这小子现在还算是自己的下属,工部主事嘛。他竟然不声不响给朝廷弄来大型战船图纸,自己作为工部尚书都没半点消息,着实令人不满,找机会再去一趟句容,狠狠敲打敲打这小子,别总是藏私!
    顾正臣的图纸,沐英的解释,朱元璋的切盼,让李敏明白,这大船营造,并不是为了和平时期的享乐,而是为了应对大海的风波,解决一直困扰朝廷的海寇问题!
    为国事,当全力为之!
    李敏肃然道:“只要钱粮给足,臣以性命担保,大船可成!”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吩咐道:“那就先着人开挖船坞吧,做好准备事宜,先打造一艘大船让朕看看。若当真如顾正臣所言如此厉害,可靖平海域,朕就是少吃几顿饭,多穿几件旧衣裳,也要多造几艘大船。百姓,不能一直过苦日子!”
    李敏欣然领命,带了图纸离开。
    沐英长长松了一口气。
    既然陛下吩咐工部动工,想来市舶司那里是不会停罢了,大海也不会完全封禁。
    朱元璋看了一眼沐英,呵呵笑道:“朕也不想简单一封了之,既然有其他法子,那就姑且试试吧。若是行得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陛下英明。”
    沐英行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让沐英退下,然后看向毛骧,脸色冰冷起来:“堂堂羽林卫精锐,竟然被句容卫军士给揍得站不起来,毛骧,你认为该当何处?”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34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