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你该回东宫了
推荐阅读: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斩天刀、我用花瓶通古今、至尊战王、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永恒武神、苏阑音陆婉君、
星冷夜白。
朱标看着打扫积雪的内侍,挥了挥手,径自踏雪而行,卷着几分酒气,咯吱咯吱地返回东宫。
太子妃常氏听闻朱标去了书房,便命人盛了碗羹汤亲自送去。
门开,暖气扑面。
常氏脱下厚重的披风,对朱标行礼后,道:“天色已有些晚了,还要熬夜吗?”
朱标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折,颇有几分无奈地说:“父皇这段时间专于军务,许多朝事都交给了孤来做,总需要早点批复下去,许多事才好办。”
常氏将羹汤搁在一旁的桌案上,然后走向朱标:“听闻买的里八剌派了不少军士犯边,就连纳哈出也蠢蠢欲动。”
朱标面色凝重:“大军去了云南,现已拿下了曲靖,这已是惊人速度。据送来的捷报,傅友德正在向北接应北路军,而沐英、蓝玉则奔袭去了昆明,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此时北路军应该会师,昆明也应该拿下了。只是想要彻底收回云南,平定地方,设置衙署,还需要不少时间,大军一时半会不可能班师。”
“北面相对空虚,想要反击不太元廷不太可能,虽说防守起来的压力不大,但毕竟防线广,漏洞多,一旦被元廷钻了空子,还是会出不小麻烦。父皇已经连下了多道旨意,要求边镇诸军加强防备,勿怕严寒。可如今又出了一档子旧破棉、发霉棉充新棉之事,父皇很是恼怒,若不是捷报刚好送来,少不得人头滚滚……”
常氏听闻,脸色有些难看,连忙说:“当真是大胆,军士御寒之物也敢下黑手!”
朱标哀叹了声:“政务、军务繁杂,父皇又染了头疾,最近总头疼得厉害,太医用了药效果并不好,医学院在这方面也没有好的对策。可惜顾先生不在,若他在,兴许能有些办法。”
常氏想了想,轻声道:“顾先生不在,可顾妹妹在啊。”
朱标愣了下:“何意?”
常氏含笑:“父皇头疾,很可能并非身体出了问题,而是政务加身,身体疲惫导致的,殿下何不去找顾妹妹问问,顾先生可有这方面的对策。”
朱标摇头:“能有什么对策,总不可能让父皇不处理政务吧,也不可能找人给父皇分担政务吧?”
常氏沉默了。
朱元璋废了中书丞相之后,将一切政务收归自己直管,这种方式确实强化了皇权,让皇帝的权威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没有谁敢反对,也没有谁能反对。
只是,皇帝也是人,是人就需要休息。一天就这么多个时辰,你再拼了命去干,也干不了一国之事,一天送入京师的地方文书就三四百份,甚至地方事多的时候,可能有五六百份,这还不算京师官员送上的文书。
处理不及时不行,不亲自处理不行,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件,哪怕是某个知县的致仕或弹劾,哪怕是卫所中调拨一床棉被,一车粮食,那都需要皇帝过目、批准……
这一天天下来,是谁能扛得住?
常氏看着朱标,轻声道:“顾先生总是有办法的。”
朱标深深看着常氏,点了下头,起身道:“青青回来了吗?”
常氏微微摇头。
顾家最近并不太好,张希婉、林诚意双双有了身孕,顾母自是高兴,亲自照顾,也不知是在暖房、冷院里穿梭得多了还是其他缘故,染了风寒病倒,原本这消息并没传入东宫,前两日顾青青才听闻,然后回了一趟顾府。
朱标想了想,道:“罢了,明日我去一趟顾府吧。”
翌日。
朱标至宫中请安,处理了一番政务之后,便换了便服至顾府。
顾母的身体已好个差不多。
顾青青对朱标的到来也很是高兴,叙说了一番后,顾母对朱标道:“殿下既然登了府上,那就去一趟书房吧。”
“老夫人,这是何意?”
朱标不解地问道。
不等顾母回答,顾青青便先一步说道:“哥哥出京之前留了一封信,说若是殿下登门,便将这封信拿出来。”
“为何不早点说?”
朱标有些着急。
顾青青委屈:“下人通报你来,母亲才告诉我。”
朱标看向顾母,顾母含笑不语。
这事不好怪顾母,毕竟是顾正臣的吩咐。
带着顾青青到了书房,顾青青按照顾母所说,在一本书中找出了一封信,交给了朱标。
朱标拿起信件仔细看了看,火漆完整,并没有打开过的痕迹,没打算返回东宫再看,直接在书房里挑开,拿出了其中的信,低头看去,眉头微锁,嘴角喃语道:“这是——”
顾青青想看,却被朱标拒绝。
再次看过内容,将其中事完全记下之后,朱标将信放回信封,走至火炉旁,将蹲着的水壶拿起,将信丢在了煤炭里,看着信纸完全烧成灰,又拿东西捣了一番,才放心地转身看向顾青青:“顾先生从来没留过信,明白吗?”
顾青青看了看朱标的所作所为,点了下头。
朱标走向顾青青,轻声道:“你该回东宫了……”
顾青青低头,最终也答应下来。
返回东宫后,朱标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直至傍晚方出,然后直奔武英殿。
武英殿内。
朱元璋看着一份奏折,眼神中透着几分冷漠,对走进来的朱标道:“衍圣公来朝,说格物学院的新儒学有诸多违背孔子教义之处,你如何看?”
朱标对衍圣公孔希学没什么好感,老朱家打天下的时候,衍圣公一家人还要元朝赶紧消灭红巾军,后来若不是局势不对,这群人又搬不了家,估计很难说会臣服大明。
不过衍圣公的牌坊还是需要立的,毕竟需要尊孔,孔子可是万世师表。
朱标回道:“儿臣以为,衍圣公来朝当赏。”
朱元璋看了看朱标,笑了起来:“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领了赏赐,少点牢骚也好。这群人读书人啊,当真看不清楚现在格物学院有多重要吗?朕连天下学子的遴选入格物学院的权力都给了顾正臣,这些人还不明白朕的意思吗?”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朱标看着打扫积雪的内侍,挥了挥手,径自踏雪而行,卷着几分酒气,咯吱咯吱地返回东宫。
太子妃常氏听闻朱标去了书房,便命人盛了碗羹汤亲自送去。
门开,暖气扑面。
常氏脱下厚重的披风,对朱标行礼后,道:“天色已有些晚了,还要熬夜吗?”
朱标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折,颇有几分无奈地说:“父皇这段时间专于军务,许多朝事都交给了孤来做,总需要早点批复下去,许多事才好办。”
常氏将羹汤搁在一旁的桌案上,然后走向朱标:“听闻买的里八剌派了不少军士犯边,就连纳哈出也蠢蠢欲动。”
朱标面色凝重:“大军去了云南,现已拿下了曲靖,这已是惊人速度。据送来的捷报,傅友德正在向北接应北路军,而沐英、蓝玉则奔袭去了昆明,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此时北路军应该会师,昆明也应该拿下了。只是想要彻底收回云南,平定地方,设置衙署,还需要不少时间,大军一时半会不可能班师。”
“北面相对空虚,想要反击不太元廷不太可能,虽说防守起来的压力不大,但毕竟防线广,漏洞多,一旦被元廷钻了空子,还是会出不小麻烦。父皇已经连下了多道旨意,要求边镇诸军加强防备,勿怕严寒。可如今又出了一档子旧破棉、发霉棉充新棉之事,父皇很是恼怒,若不是捷报刚好送来,少不得人头滚滚……”
常氏听闻,脸色有些难看,连忙说:“当真是大胆,军士御寒之物也敢下黑手!”
朱标哀叹了声:“政务、军务繁杂,父皇又染了头疾,最近总头疼得厉害,太医用了药效果并不好,医学院在这方面也没有好的对策。可惜顾先生不在,若他在,兴许能有些办法。”
常氏想了想,轻声道:“顾先生不在,可顾妹妹在啊。”
朱标愣了下:“何意?”
常氏含笑:“父皇头疾,很可能并非身体出了问题,而是政务加身,身体疲惫导致的,殿下何不去找顾妹妹问问,顾先生可有这方面的对策。”
朱标摇头:“能有什么对策,总不可能让父皇不处理政务吧,也不可能找人给父皇分担政务吧?”
常氏沉默了。
朱元璋废了中书丞相之后,将一切政务收归自己直管,这种方式确实强化了皇权,让皇帝的权威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没有谁敢反对,也没有谁能反对。
只是,皇帝也是人,是人就需要休息。一天就这么多个时辰,你再拼了命去干,也干不了一国之事,一天送入京师的地方文书就三四百份,甚至地方事多的时候,可能有五六百份,这还不算京师官员送上的文书。
处理不及时不行,不亲自处理不行,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件,哪怕是某个知县的致仕或弹劾,哪怕是卫所中调拨一床棉被,一车粮食,那都需要皇帝过目、批准……
这一天天下来,是谁能扛得住?
常氏看着朱标,轻声道:“顾先生总是有办法的。”
朱标深深看着常氏,点了下头,起身道:“青青回来了吗?”
常氏微微摇头。
顾家最近并不太好,张希婉、林诚意双双有了身孕,顾母自是高兴,亲自照顾,也不知是在暖房、冷院里穿梭得多了还是其他缘故,染了风寒病倒,原本这消息并没传入东宫,前两日顾青青才听闻,然后回了一趟顾府。
朱标想了想,道:“罢了,明日我去一趟顾府吧。”
翌日。
朱标至宫中请安,处理了一番政务之后,便换了便服至顾府。
顾母的身体已好个差不多。
顾青青对朱标的到来也很是高兴,叙说了一番后,顾母对朱标道:“殿下既然登了府上,那就去一趟书房吧。”
“老夫人,这是何意?”
朱标不解地问道。
不等顾母回答,顾青青便先一步说道:“哥哥出京之前留了一封信,说若是殿下登门,便将这封信拿出来。”
“为何不早点说?”
朱标有些着急。
顾青青委屈:“下人通报你来,母亲才告诉我。”
朱标看向顾母,顾母含笑不语。
这事不好怪顾母,毕竟是顾正臣的吩咐。
带着顾青青到了书房,顾青青按照顾母所说,在一本书中找出了一封信,交给了朱标。
朱标拿起信件仔细看了看,火漆完整,并没有打开过的痕迹,没打算返回东宫再看,直接在书房里挑开,拿出了其中的信,低头看去,眉头微锁,嘴角喃语道:“这是——”
顾青青想看,却被朱标拒绝。
再次看过内容,将其中事完全记下之后,朱标将信放回信封,走至火炉旁,将蹲着的水壶拿起,将信丢在了煤炭里,看着信纸完全烧成灰,又拿东西捣了一番,才放心地转身看向顾青青:“顾先生从来没留过信,明白吗?”
顾青青看了看朱标的所作所为,点了下头。
朱标走向顾青青,轻声道:“你该回东宫了……”
顾青青低头,最终也答应下来。
返回东宫后,朱标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直至傍晚方出,然后直奔武英殿。
武英殿内。
朱元璋看着一份奏折,眼神中透着几分冷漠,对走进来的朱标道:“衍圣公来朝,说格物学院的新儒学有诸多违背孔子教义之处,你如何看?”
朱标对衍圣公孔希学没什么好感,老朱家打天下的时候,衍圣公一家人还要元朝赶紧消灭红巾军,后来若不是局势不对,这群人又搬不了家,估计很难说会臣服大明。
不过衍圣公的牌坊还是需要立的,毕竟需要尊孔,孔子可是万世师表。
朱标回道:“儿臣以为,衍圣公来朝当赏。”
朱元璋看了看朱标,笑了起来:“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领了赏赐,少点牢骚也好。这群人读书人啊,当真看不清楚现在格物学院有多重要吗?朕连天下学子的遴选入格物学院的权力都给了顾正臣,这些人还不明白朕的意思吗?”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1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