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权贵何所惧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权贵何所惧

推荐阅读: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斩天刀我用花瓶通古今至尊战王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永恒武神苏阑音陆婉君

    武英殿,灯火通明。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文书,脸色阴沉。
    锦衣卫指挥使沈勉走了进来,禀告道:“陛下,兵部侍郎王琚已将定远侯烧杀提举之事传开,现如今官员奔走相告,敲门疾呼者众,督察院监察御史,六部主事、给事中、郎中、员外郎,包括六部中过半侍郎,都挑了灯,正在写弹劾文书。”
    朱元璋将文书放下,问道:“尚书呢?”
    沈勉回道:“目前还没发现尚书写具文本,不过,也都点了灯,想来是在揣测。”
    朱元璋将手中文书丢到一旁,又问了句:“韩国公也起来了?”
    沈勉恭谨地回道:“起来了。”
    朱元璋呵呵笑了笑,抬手:“下去吧。”
    沈勉领命,出了武英殿。
    朱元璋站起身来,在空荡荡的大殿内走动着,沉思良久,转身回到御案后坐了下来,拿起了一份文书,冷眸盯着上面的文字,嘴角微动:“白莲教,阴兵计划!”
    东宫。
    太子妃常氏推了推朱标,朱标醒来,睁着惺忪的眼问道:“何事?”
    “周宗求见。”
    常氏扶着朱标坐了起来,然后下了床榻,点了烛火。
    朱标起身,穿好衣裳打开了门。
    周宗行礼:“殿下,臣听闻到一些消息,思忖再三,还是认为需要紧急通报,故此——”
    朱标紧了紧衣裳:“孤都起来了,还需要你解释?说吧,何事。”
    周宗言道:“收到消息,六部、督察院官员都有了动作,准备明日早朝弹劾定远侯。”
    朱标有些诧异。
    顾正臣率水师将士在黄昏时抵达龙江码头,这事自己知道,顾正臣入城回府,也听人说了。
    好端端的凯旋的功臣,怎么会有人弹劾?
    即便是要弹劾,也不至于挑这个时候吧。再说了,有几个不开眼的能理解,可六部、督察院一起跟着动作,那这事可就不简单了……
    朱标看着周宗:“弹劾的罪名是?”
    周宗回道:“据兵部侍郎王琚对外传出的消息,定远侯将一个盐场盐课司的提举给烧成了灰。”
    朱标一脸震惊:“当真?”
    周宗认真地回道:“这事闹得很大,官场之上应该传开了,不会有假。”
    朱标沉思了会,点头道:“孤知道了。”
    周宗行礼离开。
    朱标转身回了房中,睡意全无。
    常氏听到了朱标与周宗的对话,低声道:“定远侯向来做事周密,极有分寸,这次为何如此莽撞?”
    朱标搓了搓双手,平静地回道:“顾先生从来都没莽撞过,这次也不会例外。”
    常氏蹙眉:“难不成那提举没死?”
    朱标走向屏风,摘下外袍:“死肯定死了,但顾先生是如何考量的,孤一时半会还看不穿。”
    “殿下要入宫?”
    常氏有些担忧。
    朱标呵呵一笑:“这个时候可不方便入宫,去书房坐着,让人查探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明日一早也好有个应对。对了,这件事暂且不要让青青知道了,让她睡个安稳觉吧。”
    门开。
    朱标大踏步走入西风。
    韩国公府。
    李善长站在窗边,看着星月夜空,轻声喃语:“顾正臣啊,你终究还是犯下了大错,这一次,你如何翻身?”
    刑部。
    尚书开济站在囚牢门外,看着高家港盐场副提举张寻,冷冷地问:“定远侯当真没有拿出旨意,而是直接下令将郭临川烧了?”
    “没直接烧,先煎的……”
    张寻解释道。
    开济胡须微颤。
    娘的,这手段真够狠的,为了入了盐味,还特意划伤,煎了之后,又丢到了灶台之下……
    按照大明刑律,顾正臣这次怕是在劫难逃啊。
    薛府。
    薛祥拔下一根发白的胡须,深吸了两口气,又跺了跺脚:“你啊你,好好做事不行吗?非要闹出这番乱子,因你起的风波还少吗?”
    一挥而就!
    毛笔直接丢了出去!
    监察御史邹孟高厉声喊道:“权贵何所惧,我自弹劾之!”
    这一晚,不眠者众。
    在官员欣赏自己的文笔,粘成奏本,揣入怀中,准备大干一场时,顾正臣也起了个大早,精神充沛。
    张希婉将顾正臣送出门外,神情紧张不安。
    顾正臣上了马车,对张希婉道:“看好家。”
    “妾身等夫君回来。”
    张希婉说着,看着马车离开,心中默默祈祷平安无事。
    “让你准备的家伙准备好了吗?”
    顾正臣对赶马车的林白帆问道。
    林白帆指了指身后:“放在了凳子下面的包裹里,只是老爷要这么多笏板做什么?”
    “别打听。”
    顾正臣拿出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五个象牙笏板。
    长两尺六寸,中宽三寸。
    笏,忽也,备忽忘也。
    这东西一开始就是备忘录,担心听到的命令或旨意忘了,上朝的时候带上笏板和毛笔,上面发话了,赶紧从耳朵上摘下毛笔记录下来,也有些讲究的不挂耳朵上,藏在袖子里,用几层碎布包裹着,最里面的是墨布,需要的时候拿出写几笔。
    唐代时,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这规矩就改了,五品以上还是象牙笏,五品以下不用拿笏板,当然,这一条规矩并不严格,七品用笏板的也有,人家理由也正当:
    面见陛下,以笏遮挡龙威,方敢言语。
    那就是说,皇帝龙威如此强烈,不遮一遮,我们不敢说话。
    顾正臣拿起一个笏板,揣入左侧袖子里,又揣了一个笏板到右侧袖子里,想了想,又在后腰别了两个笏板,手中拿着一个,然后正襟危坐。
    接近宫门,下了马车。
    顾正臣手持笏板,在手中挥了挥,深感满意,对林白帆道:“回去吧,今天估计是不会需要你来接了。”
    “老爷,这——”
    林白帆指了指顾正臣手中的笏板。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看向不远处围聚的官员,淡然一笑:“去一趟码头,让赵海楼、秦松等人如此一番……”
    林白帆吞咽了下口水,点头道:“既是如此,那老爷可要多保重。”
    “死不了。”
    顾正臣朝着宫门走去。
    官员看到顾正臣来了,纷纷指指点点,更有甚者咬牙切齿,一副与顾正臣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样子……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4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