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乱打听的下场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乱打听的下场

推荐阅读: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斩天刀我用花瓶通古今至尊战王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永恒武神苏阑音陆婉君

    武英殿。
    朱标站在御案一旁垂手等待。
    朱元璋展开文书仔细看过,满意地说:“你思虑得很是周全,此策可行。对于科举改制,官员反应强烈,这才隔了一晚,便有五份奏折送上来,今日之后,这类奏折数量不会少,你如何看?”
    朱标神态自然,举止从容地回道:“父皇,儿臣以为科举改制当行。这些年来,理学之风颇重,在做文章上,重辞藻堆砌,多以华彩的八股文为荣。然细细察之、品之,却食之无味,言之无物。”
    “虽说程朱理学重主张以理制欲,以天理制其本,以安天下,对皇室而言大有裨益,然如此妄谈心性,任其主导科举,十年、三十年之后,兴许许多读书人没了治世之能,即便是入仕为官,放在地方,怕是九年地方无一改变,须知,民不富则贫,国不强则弱,迟早生乱。”
    朱元璋眉头微抬:“民不富则贫,国不强则弱,这是何说辞?”
    朱标肃然道:“儿臣以为,百姓之生,国家之存,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民不富,十年如一日穷困,但有点天灾、病患、变故,转眼之间便会穷困、贫难。”
    “国也是如此,国不强盛,若遭天灾减产、瘟疫横行、外敌入侵,原本相对稳定的收支将会倍感压力,甚至会动荡不安。故此,朝廷选拔官吏当重德才,唯德才兼备,方可民富、国强。”
    “唯德无才,难治地方,难让百姓吃饱饭,增国赋。唯才无德,则易出腐败、贪欲横行之辈,同样是害民害国。权衡利弊,虑及长远,改进科举之制,是当为、可为之事。”
    朱元璋颔首。
    理学确实有助统治的好处,有助于稳定百姓。
    可归根到底,真正能稳定百姓的,不是人欲,也未必是礼乐,而是粮食,是能否活命。
    不管理学再兴盛,礼乐再完备,只要没了粮食,活不下去了,百姓就会造反,这才是危害江山社稷的根。
    而为了让百姓吃饱饭,家中有余粮,就需要有才能、有本事的官吏,如太子所言,若官员下去九年,治下百姓生活和九年前一样,遇到点事,可不就是不富则贫吗?
    改制,势在必行!
    只不过,儒学不能废,理学不能弃之不顾!
    用格物学院的说法,那就是需要在权重上安排好。
    内侍走来通报:“锦衣卫指挥使求见。”
    朱元璋应允,看着走进来的沈勉,问道:“日本使臣到会同馆了?”
    沈勉行礼,回道:“已经到了会同馆,随后便有人出去,四处打探消息。”
    “哦,他们打探什么消息?”
    朱元璋问道。
    沈勉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一问定远侯府邸何处,二问征讨太宰府的将士有谁、多少军士,三问大明军士几多……”
    朱标听闻,眉头紧锁,对朱元璋道:“父皇,打探这些消息,怕是居心不良。”
    朱元璋接过纸张审视一番,冷笑不已:“这明面上是想求和,背地里却是想着有朝一日报复大明啊!”
    朱标问道:“既然日本使臣表里不一,包藏祸心,是否给其个教训,然后逐走?”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向沈勉:“将这纸张送给日本北朝的使臣,赏他们每人三十鞭子,下手重点,死几个也无妨。”
    沈勉嘴角微动,领旨离去。
    夜晚降临。
    顾府。
    顾正臣待在书房里,正编写《未来火器论》,听到敲门声,便应了下。
    严桑桑端着热腾腾的羹汤走了进来,放下羹汤,轻声道:“刚刚收到消息,锦衣卫的人包围了会同馆,原有日本使臣三十二人,现在,只剩下了十二人。”
    顾正臣眉头一动,皱眉道:“怎么还剩十二人?沈勉这家伙虚了还是软了,既然下了手,留下两个人不就可以了,留这么多干嘛。”
    严桑桑笑出声来:“毕竟是外来使臣,打杀太多不合适吧。”
    顾正臣不认为哪里不合适,这也就是老朱不让自己出手,否则最多留两个,要不是看他们需要划船回去,留一个也够了……
    “也是该死,他们竟打探咱家在何处。”
    “哦,当真?”
    “嗯,打探的时候咱们的人听到了。”
    顾正臣想了想,端起羹汤吹了吹,几口喝了下去,起身拿起外袍:“我出去一趟。”
    严桑桑跟上:“我也去。”
    顾正臣没有拒绝。
    会同馆。
    二条良顺趴在床上,张开的嘴咬着被子,一阵阵疼痛钻心,眼神中满是仇恨,只要稍微动一动,就有难以忍受的疼痛袭来,整个后背已是血糊糊。
    僧人祖空强撑着坐着,任由疼痛一遍遍撞击,依旧掐着佛珠。
    门开了。
    大使王默走了进去,看了看祖空与二条良顺,缓缓地说:“来金陵不是不让你们来,可药不能乱吃,话不能乱说,你们是怎么敢打探我大明有多少军士的,怎么,回去之后盘算盘算,如何与大明开打?”
    “不是我说你们,定远侯四千人能灭你们六万,若是大明派四万军队过去,那不是灭你们六十万,兴许是一百万,将你们杀光了都有可能!一个个长得猥琐,办事也猥琐的家伙!”
    “那,这是药膏,陛下发了话,惩罚归惩罚,不应该死人。至于那些死了的,实在是身子骨太弱了,怪不得大明。药膏你们看着自己涂一涂,别说大明照顾使臣不周到。”
    二条良顺瞪着发红的眼睛看着王默。
    祖空开口道:“阿弥陀佛,那我们就多谢你们皇帝了。”
    王默将药膏放下,转身就要走,差点撞人怀里,刚想发怒谁这么不长眼,抬头一看,顿时吓得后退几步,破音道:“定,定远侯?”
    “什么?”
    二条良顺猛地坐了起来,后背刺啦刺啦的疼痛。
    祖空也瞪大眼看着来人。
    顾正臣迈步过了门槛:“什么定远侯,咱现在只是个百户。”
    王默哆嗦着,伸开双臂拦住顾正臣:“这,这里是会同馆,你怎么能进来?”
    顾正臣咧嘴一笑:“哦,打进来的,王默,你这样拦着我,是想挨打吗?”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