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烟花,十六年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烟花,十六年

推荐阅读: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斩天刀我用花瓶通古今至尊战王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永恒武神苏阑音陆婉君

    顾治平看着门上贴起的对联,挂出的红灯笼,这才意识到洪武十五年要结束了。
    父亲,走了一年多了。
    没有任何消息。
    奶奶、母亲等人虽然很少在说话间提到过父亲,可顾治平知道,这些人都担心着。只是大家都说笑着,竭尽全力地掩盖着担心,生怕别人的担心加重……
    鞭炮点燃了,噼里啪啦响成一片,如同敲打的棍棒驱赶着只剩下尾巴的十五年。
    陡然间一道嘹亮的声音传荡开来,在天空中绽放出绚丽无比的烟花。
    花灭时,黑暗刚至,又被一道烟花给踢开……
    转眼之间,烟花如海,照亮天地,引无数人或走出门,或推开窗,仰头凝望,大人不语,想着什么,孩子在那蹦跳着,无忧无虑地高兴着,胆怯点的孩子则躲在大人的身后,冒出半个脑袋看着烟花……
    “往年里除夕鞭炮声更重,烟花寥寥,今年倒是热闹。”
    朱元璋站在皇宫高台之上,欣赏着宫外的烟火。
    马皇后看了一眼朱元璋的侧脸,含笑道:“这说明金陵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辞旧迎新也讲究了。当然,这里面数不清的爆竹声,看不尽的烟花里,也有陛下对百姓的体贴。”
    朱元璋笑了出来,抓着胡须,眼神中掩饰不住的骄傲:“朕可不是效仿宋代皇帝给百姓发钱,实在是国库结余尚多,先赏军之后还有剩余,这才拿了出来赏民。”
    “说起来,这些年国库财政好转了许多,而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困顿,这倒是有些出乎朕的意料。格物学院有一种说法,叫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还说财政当保持一定的增长,方可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妹子可知经济是何意?”
    马皇后微微摇头,朱钗晃动:“格物学院里有不少新词新说法,前几日宁国来,还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词,这经济,听着可不像是经纶济世之意。”
    朱元璋迈步缓行:“确实不是经纶济世,也非经世济民。他们论述中的经济,大致说的是整个大明的收支状况。律令商学院已经不只是研究商业了,开始转到了朝廷财政领域。”
    “已经有进入户部的格物学院弟子抨击户部官员尸位素餐,毫无能力了。说起来,这世道在变,变得有些快了。若是再不学习,朕恐怕连奏折都要看不懂喽。”
    马皇后跟在朱元璋身旁,并肩而行:“陛下似乎还有几分高兴。”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抬头看向西面天空里的烟花:“只要利国利民,朕辛劳一点又有什么不可?在过去,朕以为每年财政维持在一个数额上就够了,多收扰民害民。”
    “可现在看来,朕是错的。财政收上来,是可以进行再分配的,朕可以使用财政去做更多的事。比如那山西移民,若是放在以前的财政上来办这事,恐怕事办成了,民怨也生出来了……”
    马皇后想起什么,问道:“太子曾说起过,朝廷会在山西进行一场大移民,就在这几年?”
    朱元璋微微点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今年秋冬里,山西移民两万户,山西布政使司却没做到位,朝廷之策没讲清楚,安置对接没做好,沿途安排没做好,以至于有不少百姓逃了又被抓了回去。”
    “原本只是一次利民移民,可偏偏让他们给搞成了人心惶惶,如同押解囚犯,简直是让朕寒心!若不是河南、山东布政使司还做点事,这兴许是一场灾。”
    “后续要再移民,还需选用合适人选去山西坐镇主持诸多事宜。妹子也不要怪朕狠心拆散百姓之家,就如秦国,人不过去,何来良田十余万亩?移民,是兴国之策,是长远之计。”
    马皇后自然明白这些道理,只是言道:“移民越多,牵扯越甚,总需要选贤用能,方可不损朝廷威望,不耗民心。”
    “咱知道,妹子,再过两个时辰可就进入洪武十六年了,你知朕最看到的是什么吗?”
    朱元璋问道,背过双手。
    马皇后轻盈地笑过,抬手指向宫墙外在天空中绽放的朵朵烟花:“想看到一个叫顾小子的家伙放烟花……”
    一道嘹亮的声音刺向天空,瞬间炸开。
    强光闪烁而出,照亮了天海。
    瞳孔微凝。
    大福船上瞭望军士扯着嗓子喊道:“减速,前面有小岛礁!”
    林山南脸色一变,对陈杰、柏顺喊道:“快通报后面的船队减速,前面出现岛礁!”
    急促的铜锣声骤然响起,直跳到了后面的船队之上。黄元寿收到消息,当即命人将消息传报给后面的旗舰。
    顾正臣听闻到动静,从睡梦中醒来,赶忙起身询问:“发生了何事?”
    徐允恭走了过来:“先生,最前面的大福船发现了小岛礁,命船队减速慎行。”
    顾正臣打开舵楼的窗户,拿出望远镜瞭望等待着,很快一道强光闪烁而出,借着照明弹的光,看到了周围的船队纷纷减速,心稍安了些,突然感觉到不对劲,一艘船掠过了大福船,保持着继续前进的姿态。
    速度有些快。
    顾正臣赶忙走出舵楼,指着问:“那是谁的船,为何不减速?”
    赵海楼看去,脸色陡然一变:“是李子发的船!发告警弹!”
    还没等命令被执行,海面之上便传出了轰轰的空炮声,铜锣声更是以三三三连接的方式不断敲响。
    顾正臣听过之后,神情变得极是凝重起来。
    沐春喊道:“先生,李子发的宝船动力出了问题,停不下来了!”
    宝船之上。
    李子发亲自掌舵,喊道:“命令前面的大福船保持安全距离,为宝船探寻安全海道!”
    “给周围船只发消息,让他们让开海道,我们要转向迂回!”
    “船员倒划水,力求减速!”
    “让班正常信切断蒸汽机的动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控制蒸汽机的阀门竟然坏了,无论如何调整,蒸汽机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
    周围船只开始避让。
    前面的大福船也在引路。
    班正常信见蒸汽机动力一直在输出,短时间内无法修正,下令道:“将铁棍子给我插入传动齿轮!”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8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