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这是顺带的事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这是顺带的事

推荐阅读: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斩天刀我用花瓶通古今至尊战王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永恒武神苏阑音陆婉君

    发芽是需要时间的,朱元璋很清楚。
    至于催芽布置,小本本上都写明了细节,无论是农学院的人还是户部的人,都会尽职尽责将这些做好,有专人盯着核验,出不了问题。赶在元宵节当天跑到这格物学院里来,想来还有其他事。
    毕竟老朱准了假,假期里没道理拉出去干活。
    至于农学院有温室,百姓没温室如何催芽,这都不是事,温室只是为了缩短催芽时间,百姓家晚那么几天种并不影响收成……
    朱元璋背过双手,沿着架子朝着门口走去:“认亲了?”
    顾正臣垂手在侧跟着,语气里颇有几分埋怨:“有些不情愿,但人家都到家门口了,总不能闭门不见,家母又是个心软的,只好认了。”
    朱元璋鼻子里发出了哼声:“顾老夫人心软,你不心软?洪洞顾家还经不起你一根手指,可你对他们动过手吗?说起来,你小子还是重亲情,要不然谁能让你低头?”
    顾正臣平静地说:“臣是官,是侯,他们是民。为官不能伤民,为侯更不能霸凌百姓。臣心中有怨,可无论哪一种身份,都不方便对他们下手。再者,人总是需要认祖归宗,我想——父亲也这样期待过。”
    出了温室棚,多了些许冷意。
    朱元璋抬头看着并不刺眼的太阳,抬手抓了一把阳光:“认祖归宗,那可是要去山西的啊,想好什么时候去了吗?”
    顾正臣看到唐大帆在远处招手,微微点了点头,轻声回道:“等土豆有了收成之后吧。”
    朱元璋手握了起来:“太子去山西的事,你知道了吧?”
    顾正臣皱眉:“陛下说的是走私出关,刺探情报的事,还是移民的事?”
    朱元璋甩动袖子,脚步也大了些:“你认为哪件事更大?”
    顾正臣紧跟在朱元璋身后,思索着朱元璋问话的目的,有些拿不准地回道:“陛下,一件事对外,意在荡平元廷,控制草原。一件事对内,意在垦荒增产,平衡人口。孰轻孰重,臣不太好论说。”
    朱元璋走至亭子里,坐了下来:“孰轻孰重不好说,那孰急孰缓,你总好说吧?”
    顾正臣看着剥金橘的朱元璋:“草原之事急不得也急不来,这本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倒是移民之事,确实需要抓紧办,越早办,对朝廷来说越有利。”
    朱元璋将尝了尝金橘的味道,点了下头:“是啊,移民不宜迟,能移出大量百姓的地方,也就只有山西最为合适。太子认为,山东、河南、北平等地荒芜田地甚多,纵是填进去二十万户,百万人,也只能勉强足够了,你如何看?”
    顾正臣对朱标的分析是认可的,前些年去辽东走的陆路,经过河南、山东、北平附近,知道那里是个什么样子,上一次去山东种海带,又追了白莲教大半个山东,所见也就那样,除了大城外,村落人口都很少,就是一些县城,也不过一千来户。
    人少,耕地田亩的数量自然跟不上,只靠自然繁衍,一家家开枝散叶,想要恢复人气,下县变中县,中县变上县,那估计需要五六代人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明耗不起。
    顾正臣伸手也拿了个金桔,有指甲划开:“臣对山西状况不甚了解,但也知那里人口众多,抽出百万人,对山西布政使司、各府州县来说确实很难,但从全局与长远来说,这事还是需要做。”
    朱元璋看着顾正臣,意味深长地说:“一场牵涉百万人口的大规模移民,可比深入沙漠北伐难多了,最难的还是这事不好办,镇不住场面,推行不下去,还有其中牵连到无数百姓,民怨如何平息。”
    “迁移之后又是如何安置,安置之后又如何做到分地公允,其中事多如牛毛。要做好这一件事,需要联动山西、山东、河南、北平等地,没有威望,智慧,手段,要办好这事太难了。”
    顾正臣连连点头,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朱元璋敲了敲桌子:“所以啊,朕需要有个人去一趟山西,专门抓一抓这件事。”
    顾正臣咀嚼金桔的动作越来越慢,脸有些苦了起来:“这个人,总不能是微臣吧?”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带着几分得意之色:“为何不能?你不是要去山西认祖归宗,顺带将这事办了,不挺好的。大不了,朕给你们老顾家题个字,光耀下门楣……”
    顾正臣手中的金桔滚落下去:“陛下,咱不带这样的啊,这就是一个既得罪当地官员,又得罪当地百姓,劳心劳力不得好的事,一个不慎,还可能落下不少罪名。”
    朱元璋抓着胡须,威严地说:“你的罪名还少吗?官员已经罗织了你二十宗罪了,罪罪当诛。不说勾结勋贵,攀附东宫,欺君罔上,就连你阅看白莲教反书,府内藏匿火器的事都写进去了。”81Zw.??m
    “可朕不一样没动你,所以啊,别怕出事,出了事朕给你担着。就这么决定了,土豆收上来之后,朝廷封赏完水师,你就赶紧去山西认祖归宗……”
    顾正臣无语至极。
    那二十宗罪,哪个经得起推敲,说我嫁给妹妹有野心,你别忘记了,是你老朱赐婚的!
    说我翻阅反书,那可是查案需要啊,我总需要看看那东西里有没有线索啊。
    还有,我一个水师总兵,远火局掌印,家里留了两杆火铳,还是老式的,那可是报备过的,用来儿子训练用的,你孙子朱雄英也用过啊,这也算私藏军火了不成?
    这些罪都不是事,可一旦去了山西,那冒出的罪名,可就是真正的罪名了。
    到时候,都能逼得人跳到壶口瀑布里去……
    朱元璋看着苦着脸不说话的顾正臣,站起身来,严肃地说:“这件事朕想了很久了,有威望的没手段,有手段的没智慧,有智慧的没威望。用他们,这事也能办成。”
    “只不过那样一来,山西移民将是一场血泪史。沿途会有不少人死,会有不少人残,也会有不少人移出去了反而变得更加困顿!你身上流淌着洪洞人的血,总不忍心让这些人流了泪还流血吧?”
    “顾小子,办成事与办好事是两码事。移民必须进行,你希望朕只求办成此事,还是希望朕——选好一个人,去办好此事?”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8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