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震惊,移民百万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震惊,移民百万

推荐阅读:官途:权力巅峰阴脉先生摄政王一身反骨,求娶侯门主母逆天帝皇武道凌天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玄门医婿战神狂飙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

    朱标讲完之后,严肃地看了看费震、王兴宗等人,沉声道:“由此可以看出,河南、北平、山东等地,仍有大量可供耕作的田地,因为缺乏人口而没有被耕作,山西可用于耕作的田地已然不多,有大量劳力集中在十分少的田地之上。”
    “故此,朝廷决定从山西移民,填至河南、北平与山东三地,通过将荒芜的田地分配给迁移出来的百姓,将这三地大量无主、空闲的田地垦作出来,形成良田。”
    “这样做一来利民,民均田亩增加,家产相应增多。二来利朝廷税赋,田亩增加,产出增加,税赋方可稳步增长。三来利社稷,元廷势力尤在,北平太过空虚,山东、河南作为北平腹地,也应填实……”
    山西右布政使赵新看了一眼费震,叹了口气,对朱标道:“殿下,山西百姓多,田少,这事不虚。只是去年刚刚移民两万,今年再移民,这百姓人心不安,地方上政务难以处理……”
    费震抓了下胡须:“自山西移民固然有利,可这背后百姓之痛,民心如何抚慰,也是大事。一旦山西不稳,可能会累害大同一线,给元廷可乘之机。”⑧①ZW.??m
    朱标将竹节递给走过来的顾正臣,顾正臣接过话茬:“边防之事,自不需要布政使司操心,民心抚慰,移民移根,确实很疼。但着眼大局,移民之举利在当下,利在长远,不可不为。”
    费震皱眉,侧身看向朱元璋。
    这移民不移民,太子在这里说话可以理解,可定远侯什么身份,他凭啥在这件事上指手画脚。
    朱元璋背着手站在御案前,见费震、吴印等人看了过来,缓步走向舆图,威严地说:“这里是闭门议事,有些事暂时还不宜对外公开,以免起了更多风波。你们只需要知道,移民之事,由顾正臣一手来抓,山西、山东、河南、北平布政使司,全力配合。”
    吴印、王兴宗、费震等人震惊不已。
    这就意味着,顾正臣直接凌驾于四个承宣布政使司,可以直接插手四地政务。
    只是——
    不就是移民,朝廷又不是没移过,至于派顾正臣这种侯爵出马?
    朱元璋停在了舆图面前,沉声道:“这次山西移民,规模为百万人口,户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
    “多少?”
    费震、赵新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元璋。
    百万人口?
    开什么玩笑!
    整个山西才四百万多一点,你移出去一百万,四个人就抽走一个,整个山西还不怨声载道?
    王兴宗、朱瑛深吸了一口气。
    这规模,忒大了些!
    就是凤阳中都营造的时候,老朱准备迁都凤阳的时候,先后六次移民,那顶破天也才三十几万人,目前整个凤阳还不到五十万人。
    这样还闹了个怨声载道,至今凤阳民间对老朱还是颇多非议。
    若是移民百万,会不会出大乱子?
    赵新急忙走出,行礼道:“陛下,臣支持移民,但绝不可一口气移民百万,太伤民心,太害百姓,甚至可能会造成山西震荡,百姓成为流民,逃窜至深山之中……”
    费震走了出来,平缓了下波动的情绪:“臣也反对太大规模的移民,百万移民,稍有不慎,便是百万流民、百万灾民!万望陛下收回旨意,从长计议。”
    吴印、朱瑛、王兴宗沉默着,有些拿不准要不要支持移民。
    移民是从山西移出来,填到山东、河南、北平,这三个布政使司是受益者,反对吧,不太合适,这也是政绩啊,百姓来了就会垦荒,田亩数量多了,税赋也会增多,相应的,政绩也好看。
    再说了,如此多的人口涌入,下县可以成为中县、上县,文教出人才的可能也高一点,日后科举也能多中几个举人、进士什么的……
    可从情理上来说,百万移民规模实在是太大,大了惊世骇俗的地步。
    这不是移民了,简直是给了山西一刀,将山西砍得血淋淋。
    王兴宗叹了口气,终还是站了出来:“陛下,移民之事不宜求速,当力求稳妥。”
    吴印、朱瑛刚想说话,朱元璋摆了摆手,以不容拒绝的口吻道:“五年移民百万,十年移民百万,还是一两年移民百万,对山西百姓来说有多少区别,不过是悬着头顶的剑,迟早要落。”
    “与其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如一次解决了移民之事,让剩下的人也安心过日子。长痛不如短痛,这事既然要办,那就办得彻底一些吧。”
    赵新紧锁眉头,满脸愁容:“陛下,十年移民百万,每年不过十万,十年,可以让不少百姓送养老人,尽了孝道……”
    朱元璋微微摇头:“如你所言,漫长十年,确实能让不少百姓尽孝。可赵布政使,你可想过没有,山东、河南、北平空出来的荒地,十年之间可以产出多少粮,可以养活多少人?”
    “不开枝散叶,如何能枝繁叶茂。家家户户不敢开枝散叶,这大明江山又如何繁盛?移民是苦了百姓,朕知道。可移民之后,最终受益的还是那些移出来的百姓!百姓看不懂,不明白,你们不会不懂吧?”
    赵新低头不语。
    诚然,山西人口众多,许多百姓之家,人均下来一户只有寥寥几亩地,靠着三亩地过日子的并不在少数,当佃户给大户种地,一年到头来不剩下什么东西的,也不在少数。
    一旦移民,借移民之策安家落户,那就能拥有自己的田地,而且一户田地至少在十亩以上,若是勤奋些,垦荒积极,二十亩也是有可能。
    相对于留在山西当佃户或守着薄田过日子,确实移出去更好。
    但人不是为了这点土地就能轻易离开根的,大明百姓重根重源,谁能轻易舍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说祖辈吧,就是让人分家远赴他乡,那百姓也不乐意啊。
    原本还能相互扶持,大家搀扶着过日子,一旦移民出去,留下来的少了人手,出去的人无依无靠,再加上亲情羁绊,血浓于水,这事不好办,规模越大,事越难办……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9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