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封赏之议
推荐阅读: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玄门医婿、战神狂飙、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离婚后,霸总亲手撕了我的马甲、
汤和深深看了一眼李文忠,却没有开口反驳。
李文忠是开国公爵,他为大明立下的汗马功劳之高,也就那么几个人能与之匹敌,比如徐达、冯胜、李善长等,所谓开国六公爵。
汤和并不在开国六公爵之内,所以李文忠既然说出这番话,自然是有他的考量。
朱元璋没有立马开口,而是沉默着走了一段路,才对李文忠笑道:“他的功劳确实不小,可也用不着你放低身段来劝朕重赏。信国公,你认为呢?”
汤和欠了欠身,认真地说:“臣所得军功,敌死,朝廷封赏,便结了。可定远侯的这份功劳,即便是百年,五百年,这功劳依旧还在。臣不敢左右陛下心思,只是觉得,他两次削爵,两次复爵,如今又为大明做成了千秋之事……”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碧蓝的天空。
确实啊,别人的功劳,封赏下就过去了,一笔账算清,可顾正臣与远航水师的功劳,不是那么容易算清的。
只要大明存在,只要大明还种土豆、番薯、玉米等,那这份功劳,那就一直在。
“定远侯且不说了,赵海楼、黄元寿、王良、秦松、高令时……这些水师将官,还有那些水师船长,这些人如何封赏,水师的军士,又如何封赏?”
朱元璋询问。
李文忠、汤和对视了一眼。
不讨论定远侯,说明皇帝心中有了计较。
赵海楼、黄元寿他们,这些人确实也不简单,这些年来为大明立下了许多功劳,没这些人,顾正臣也无法完成大远航。
李文忠进言:“主要将官,其军功仅次于定远侯,尤其是为寻找土豆、番薯立下大功劳的,当按水师呈报上来的军功册来评判,一阶一阶向下给。也可先敲定寻常军士赏赐,一阶一阶向上加……”
总之就一个原则,要有区别,但中间的区别不能太大,让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封赏是相对公平的。
议了一路,返回皇宫,对付了几口饭,朱元璋又召见文官进行商议。
六部尚书、侍郎,被罚俸三个月的不少,这个时候朱元璋问话,着实有些胆战心惊,生怕朱元璋动怒,新账旧账一起算。
户部尚书曾泰很是直接:“陛下,户部钱粮有限,能一次拿出来支给的赏赐并不甚多。臣不反对重赏水师将士,只是这赏赐,可否减少钱粮支给?”
刑部尚书开济皱了下眉头,反对道:“钱粮不多给,那算什么赏赐?现如今土豆高产的消息已经震动金陵,用不了多久便会震动天下,所有人都在看着,若是朝廷在这件事上封赏不力,冷了人心,日后谁还敢为朝廷卖力?”
“故此,臣以为当对水师上下,自定远侯至寻常军士、随从人员,一律重赏。”
曾泰苦着脸看向开济:“那可是两万六千多人啊,这就是一人赏出五十两银钞,那可就是百万之巨。刑部不管家,这是不知柴米贵啊。”
工部尚书薛祥走了出来,调和道:“陛下,土豆产量已定,水师功劳无论如何封赏都不为过,只是户部有户部的苦衷,眼下应该先看户部,到底可以拿出多少钱粮。”
朱元璋看向曾泰。
曾泰哀叹一声:“陛下,户部年初时划出去一笔钱购置粮草,修缮府州县学,疏浚河道,卫所边镇也要去了一笔,还有一笔被指定用于山西等地——这,户部可以拿出来封赏的,只有一百二十万两。”
一百二十万两,平摊下来,这还不到五十两银钞。
另外,顾正臣、赵海楼、黄元寿这些人,朝廷总不可能只给个几十两的赏赐吧,你就是给个二百两,寒酸的也是朝廷的脸面,世人听闻之后怎么说,那么大的功劳,才给那么一点,赏罚不公啊。
掐去将校与军功出众的那一批赏赐,这一百二十万两还能剩下多少,平摊到寻常军士手中,那还有二三十两吗?
兵部尚书赵仁犹豫了下,开口道:“臣以为一百二十万两着实不够,至少应拿出二百万两用于赏赐,也好安军心,顺民意,彰陛下之隆恩。”
开济手指掐了掐:“二百万两应该差不多了。”
曾泰苦巴巴着脸,直言道:“这一百二十万两已是极限。缺口的八十万两,从何处弥补?薛尚书,你来补如何?”
薛祥眉头微动:“工部哪里有钱。”
曾泰、开济、赵仁等人鄙视地看向薛祥。
卖黄金矿的消息已经传开几天了,金陵议论纷纷,不少商人想要找你们工部来买采矿权,钱都拉来了你们都不要,还有商人托官员弹劾工部的,凭啥只卖给别人采矿权,不卖给他们。
听说工部一次入账几百万两,拿出来个百八十万,那还不容易?
薛祥还没开口,朱元璋先说了:“工部收到的那笔钱另有用处,不能动用。户部想想办法,凑足二百万两,说起来,二百万两也是不太够啊。”
曾泰浑身发冷。
自己哪弄八十万两去?
总不能找人借钱吧,我可是户部,代表的是朝廷,朝廷借钱,那像话吗?
曾泰说委屈。
沉默良久的督察院左都御史詹徽走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臣有一策,既可解户部银两之缺,又能将封赏水师之事办得风光。”
“哦,讲!”
朱元璋眼神一亮,抬手道。
詹徽态度恭敬地回道:“眼下已是五月,夏税在即,户部虽有缺口,但很快便可弥补。臣以为,户部可以自大明钱庄里借用八十万两,待夏税至金陵,填进去便可。”
曾泰瞪了一眼詹徽。
你他娘的让户部去借钱,这像话吗?
再说了,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夏税收上来之后还有夏税的用处,到时候再缺钱,那该怎么办?
詹徽观察了下朱元璋的神情,见没有愠怒之色,还有几分高兴,便继续说:“至于水师封赏,不如以封为主,以赏为辅。封,天下喜闻乐见。赏,多点少点,不过锦上添花。”
曾泰听闻之后,脸色更难看了。
娘的,你还不如不说话!
封那可就是封官封爵,赏就是直接给钱给东西。
詹徽提出以封为主,以赏为辅,户部的压力是减轻了不少,毕竟封官封爵之后,折算为月俸给,不需要一次性支给太多。
可问题是,封的多了,以后户部支出的月俸也多啊,而且是年年如此,这是长期账,不是一笔账……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李文忠是开国公爵,他为大明立下的汗马功劳之高,也就那么几个人能与之匹敌,比如徐达、冯胜、李善长等,所谓开国六公爵。
汤和并不在开国六公爵之内,所以李文忠既然说出这番话,自然是有他的考量。
朱元璋没有立马开口,而是沉默着走了一段路,才对李文忠笑道:“他的功劳确实不小,可也用不着你放低身段来劝朕重赏。信国公,你认为呢?”
汤和欠了欠身,认真地说:“臣所得军功,敌死,朝廷封赏,便结了。可定远侯的这份功劳,即便是百年,五百年,这功劳依旧还在。臣不敢左右陛下心思,只是觉得,他两次削爵,两次复爵,如今又为大明做成了千秋之事……”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碧蓝的天空。
确实啊,别人的功劳,封赏下就过去了,一笔账算清,可顾正臣与远航水师的功劳,不是那么容易算清的。
只要大明存在,只要大明还种土豆、番薯、玉米等,那这份功劳,那就一直在。
“定远侯且不说了,赵海楼、黄元寿、王良、秦松、高令时……这些水师将官,还有那些水师船长,这些人如何封赏,水师的军士,又如何封赏?”
朱元璋询问。
李文忠、汤和对视了一眼。
不讨论定远侯,说明皇帝心中有了计较。
赵海楼、黄元寿他们,这些人确实也不简单,这些年来为大明立下了许多功劳,没这些人,顾正臣也无法完成大远航。
李文忠进言:“主要将官,其军功仅次于定远侯,尤其是为寻找土豆、番薯立下大功劳的,当按水师呈报上来的军功册来评判,一阶一阶向下给。也可先敲定寻常军士赏赐,一阶一阶向上加……”
总之就一个原则,要有区别,但中间的区别不能太大,让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封赏是相对公平的。
议了一路,返回皇宫,对付了几口饭,朱元璋又召见文官进行商议。
六部尚书、侍郎,被罚俸三个月的不少,这个时候朱元璋问话,着实有些胆战心惊,生怕朱元璋动怒,新账旧账一起算。
户部尚书曾泰很是直接:“陛下,户部钱粮有限,能一次拿出来支给的赏赐并不甚多。臣不反对重赏水师将士,只是这赏赐,可否减少钱粮支给?”
刑部尚书开济皱了下眉头,反对道:“钱粮不多给,那算什么赏赐?现如今土豆高产的消息已经震动金陵,用不了多久便会震动天下,所有人都在看着,若是朝廷在这件事上封赏不力,冷了人心,日后谁还敢为朝廷卖力?”
“故此,臣以为当对水师上下,自定远侯至寻常军士、随从人员,一律重赏。”
曾泰苦着脸看向开济:“那可是两万六千多人啊,这就是一人赏出五十两银钞,那可就是百万之巨。刑部不管家,这是不知柴米贵啊。”
工部尚书薛祥走了出来,调和道:“陛下,土豆产量已定,水师功劳无论如何封赏都不为过,只是户部有户部的苦衷,眼下应该先看户部,到底可以拿出多少钱粮。”
朱元璋看向曾泰。
曾泰哀叹一声:“陛下,户部年初时划出去一笔钱购置粮草,修缮府州县学,疏浚河道,卫所边镇也要去了一笔,还有一笔被指定用于山西等地——这,户部可以拿出来封赏的,只有一百二十万两。”
一百二十万两,平摊下来,这还不到五十两银钞。
另外,顾正臣、赵海楼、黄元寿这些人,朝廷总不可能只给个几十两的赏赐吧,你就是给个二百两,寒酸的也是朝廷的脸面,世人听闻之后怎么说,那么大的功劳,才给那么一点,赏罚不公啊。
掐去将校与军功出众的那一批赏赐,这一百二十万两还能剩下多少,平摊到寻常军士手中,那还有二三十两吗?
兵部尚书赵仁犹豫了下,开口道:“臣以为一百二十万两着实不够,至少应拿出二百万两用于赏赐,也好安军心,顺民意,彰陛下之隆恩。”
开济手指掐了掐:“二百万两应该差不多了。”
曾泰苦巴巴着脸,直言道:“这一百二十万两已是极限。缺口的八十万两,从何处弥补?薛尚书,你来补如何?”
薛祥眉头微动:“工部哪里有钱。”
曾泰、开济、赵仁等人鄙视地看向薛祥。
卖黄金矿的消息已经传开几天了,金陵议论纷纷,不少商人想要找你们工部来买采矿权,钱都拉来了你们都不要,还有商人托官员弹劾工部的,凭啥只卖给别人采矿权,不卖给他们。
听说工部一次入账几百万两,拿出来个百八十万,那还不容易?
薛祥还没开口,朱元璋先说了:“工部收到的那笔钱另有用处,不能动用。户部想想办法,凑足二百万两,说起来,二百万两也是不太够啊。”
曾泰浑身发冷。
自己哪弄八十万两去?
总不能找人借钱吧,我可是户部,代表的是朝廷,朝廷借钱,那像话吗?
曾泰说委屈。
沉默良久的督察院左都御史詹徽走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臣有一策,既可解户部银两之缺,又能将封赏水师之事办得风光。”
“哦,讲!”
朱元璋眼神一亮,抬手道。
詹徽态度恭敬地回道:“眼下已是五月,夏税在即,户部虽有缺口,但很快便可弥补。臣以为,户部可以自大明钱庄里借用八十万两,待夏税至金陵,填进去便可。”
曾泰瞪了一眼詹徽。
你他娘的让户部去借钱,这像话吗?
再说了,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夏税收上来之后还有夏税的用处,到时候再缺钱,那该怎么办?
詹徽观察了下朱元璋的神情,见没有愠怒之色,还有几分高兴,便继续说:“至于水师封赏,不如以封为主,以赏为辅。封,天下喜闻乐见。赏,多点少点,不过锦上添花。”
曾泰听闻之后,脸色更难看了。
娘的,你还不如不说话!
封那可就是封官封爵,赏就是直接给钱给东西。
詹徽提出以封为主,以赏为辅,户部的压力是减轻了不少,毕竟封官封爵之后,折算为月俸给,不需要一次性支给太多。
可问题是,封的多了,以后户部支出的月俸也多啊,而且是年年如此,这是长期账,不是一笔账……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9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