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朱标交信访司

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朱标交信访司

推荐阅读:神医出狱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万古第一至尊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御天武帝综武:老子天下第一试婚丫鬟天剑神帝无限吞噬乡野小村医

    九月的风吹秃了北方的杨,又疲倦无力,跌跌撞撞过了长江,被一堵高大的城墙阻隔,只好飞到高处怒吼几声便离开了。
    授衣时节,天开始从凉转冷。
    奉天殿。
    官员奏陈诸事。
    日子总是相似的,就连昨日弹劾的人,今日依旧会出现在弹劾之列,比如镇国公……
    济源知县王关、大户戴大河、信访司主事武成被顾正臣砍杀,这事官员必然会群起而攻之,无他,不弹劾胆大妄为的顾正臣,有朝一日顾正臣擅杀的人里面很可能就有自己啊……
    弹劾不一定是为了死人,更多的是为了活着的人考虑。
    顾正臣坏了规矩,官员占理,这怎么弹劾都没什么风险,没风险的骂人,谁不想多骂几句,整日站在朝堂之上不张张嘴,多没存在感。
    朱元璋听得很认真,然后用一句话结束了对镇国公的弹劾:“哦,朕知道了,等二王回京,朕会问清楚实情,若当真是镇国公无故杀人,谁也保不住他。”
    不痛不痒,一点惩戒也没有。
    就在文官还想继续进言时,朱标走了出来,言道:“父皇,济源信访司主事武成办事不力,破坏规矩,勾结地方大户、县衙,阻拦百姓上访,禁了百姓言路,镇国公杀了,大快人心。”
    “然——部分信访司位于东宫之下自傲,并以东宫之臣自居,横行霸道,不顾法纪,实乃有违信访司初衷。儿臣以为,信访司当归入督察院,由督察院统揽,令监察御史监督信访司。”
    “地方信访司是百姓除县衙之外唯一伸冤窗口,若其不作为,胡作为,必损民心,其恶较衙门为恶更甚。故此,儿臣认为,一旦信访司罪当徒刑、流放者,当将其举家发配秦国。若罪当斩,则枭首于当地,以慰民心……”
    杀气凛然!www.八壹zw.??m
    既主张了交信访司至督察院,又强调了对信访司官员严管。
    开济、薛祥等人看着朱标,有些惊讶。
    信访司的人手可不少,而且这里面还有不少人是格物学院出去历练的,也是一些进士、举人去处,他们认为身在信访司就是东宫官员,这对朱标来说,就等同于有了个强大的班底。
    日后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时候,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安排自己认为合适的官员登堂入室。谁都知道信访司握在朱标手中,对朱标来说是一笔极大的政治资本。
    可现在,他毫不犹豫地交了出来。
    朱元璋看着朱标,笑道:“莫要因为信访司出了些问题,便气馁心寒了。”
    朱标行礼,严肃地回道:“父皇,儿臣没有气馁心寒,只是认为,信访司若是长期东宫化,必然会因为其身份特殊而引发更多问题。信访司在创建之初,儿臣引导、维护,是为了信访司可以为民请命。”
    “当下虽有部分信访司出了问题,但大部信访司为百姓做了不少事,平了民怨,作用依旧不容忽视。现如今诸制已定,是时候让信访司归于朝廷之下,儿臣也好安心跟随父皇学习治国之道。”
    朱元璋笑了,目光看向詹徽:“既然太子都这样说了,那信访司便交督察院打理吧。”
    詹徽走出,行礼道:“臣领旨!”
    朱元璋站起身来:“信访司归督察院,那督察院的责任更重。日后出了问题,朕可就要拿你们是问了。”
    詹徽苦涩不已。
    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啊,信访司那么大,那么广泛,有一些出问题的很正常。
    林子大嘛,没办法。
    但又不能不领,只能忍着沉重接下。
    返回武英殿,朱元璋坐了下来,对站到桌案一旁整理奏折的朱标道:“交出信访司是对的,虽说信访司日后不能独立于官员之外,可能会受制于升迁胁迫不得不闭嘴,但相对于信访司自称东宫之臣,危害地方来说,已经轻了不少。”
    朱标有些愧疚:“儿臣从未想过这些事,若不是顾先生详细说明,还被蒙在鼓中。”
    朱元璋拿起一份奏折,展开了说:“顾正臣看出了苗头,也斩断了这个苗头,这是好事。所以朕就经常说,为官也好,为君也罢,总需要出去走走看看,要不然,谁知底下有多少龌龊事?”
    “还有那知县王关,倒是厉害,在外有着不错的官声,结果却是个该千刀万剐的,说起此事朕倒想踹顾正臣几脚,这等人一刀砍了岂不是便宜了他,拉出来凌迟才对得起他瞒上欺下、滴水不漏的好本事!”
    朱标心思一动:“父皇,儿臣也想出金陵看看。”
    朱元璋哼了声:“别说你想去山西。”
    朱标想要说的话被堵在了口中。
    朱元璋扫了几眼奏折,提笔添了几个字便丢在一旁:“山西你不能去,山东、河南、北平,你也不能去。你若想出去看看,再等几日,待番薯挖出来之后,去一趟凤阳吧。”
    朱标无语。
    去凤阳那不是回老家,除了看坟上香,还能做啥,那里的山山水水自己早就走遍了。
    朱标收回了出金陵的心思。
    番薯的藤蔓终是枯了,农学院院长袁生奏报之后,朱元璋再一次集结了在京的一应公侯伯爵,文武官员,率马皇后、太子与皇子等亲至,一如土豆时象征性地开挖了第一下。
    流程没什么变化,可当第一亩番薯挖出来过秤之后,亩产四千三百斤,折合二十八石的产量再一次震惊世人!
    虽然没有达到顾正臣所说的亩产三十石,可相对土豆的亩产二十石,已然超出了八石,对比在玛雅时挖出来的亩产二十五石番薯,那也超出了三石!而第二亩红薯,终于让顾正臣的话得到了应验——三十一石!
    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按照这个产量,让大明子民填饱肚子是迟早的事,只要百姓不饿肚子,外敌也收拾了,也不玩藩王分封,藩镇割据,咱就不信这江山能倒!
    土豆、番薯的高产,就是大明这艘船的压舱石,以前稻麦压舱,经不起大风大浪,只能走河,摇摇晃晃。但现在的大明,可以大胆地、昂首扩胸地、前往深海之地,不惧风浪!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文网址:http://www.cn72.com/xs/2/2932/9149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n72.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